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年轻人也会中风

 
李源成
16岁的学生李源成突然中风,成为我国最年轻中风者。
  去年10月,一名16岁的圣公会中学学生,在朋友家里温习功课时,忽然剧烈头痛,不支倒地,昏迷两天后,当他醒来时,发现左边的身体完全无法动弹。

  医生说他是中风。

  一般来说,中风的确是较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不过,少数年轻人也会受到袭击,在过去5年里,我国40岁或以下的人口有4%饱受中风的痛苦,而上述这名16岁的男生是其中最年轻的患者。

  中风是我国第3号杀手,排名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

什么是中风?

  到新加坡进行访问的马来西亚中医师许海接受访问时说:“古代的中医称中风为卒中,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数变的风邪特性相似,所以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

  现年44岁的许海医师,毕业于新加坡中医学院研究院针灸班,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科研究班,曾任新加坡大众医院医师,目前在柔佛新山士古来皇后花园开设许针灸药房。

  他说:“中风是由各种原因突发急性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头痛、意识障碍以至偏瘫、不能言语等症状。”

  人脑因缺血而受损时,就会导致中风。人脑受损范围小,中风程度就轻微;相反的,就会引发严重中风。

  由于是脑受损,受损部分所控制的身体部位就不能如常运作,半身不遂。脑部受损范围越大,患者须要承受的缺陷越多。

  和人体其他细胞不同的是,因中风而死亡的脑细胞没有再生能力,不能生成新细胞。

  一般上,右半脑控制左半身;左半脑控制右半身。对于用右手写字的人来说,语言能力由左半脑控制。而对于左撇子来说,语言区可在左半脑或右半脑。

中风的分类

  许医师说:“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中风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症出现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头晕、头痛、口角流涎、语言不利、脉弦滑等。

  中脏腑除见猝然昏倒、半身偏瘫、口眼歪斜、语言困难等症。”

  中脏腑症又分闭、脱两类。中医临床上以闭症为多见。如昏迷、牙关紧闭、握拳、面红气粗,或痰声漉漉、二便俱闭、舌苔白腻、脉沉滑者称阴闭。

  脱症为深度昏迷、眼合口开、鼻有鼾声、呼吸微弱、四肢寒冷,或两手撒开、遗溺、大汗不止、舌淡、苔白润、脉细弱。但单纯脱症者较少见。

  中医以为,引起中风的因素是:
  1)情志郁怒,
  2)饮食不节,
  3)劳累过度。

  西医以为下列病症者也有中风的危险:
  1)高血压病患者,
  2)糖尿病患者,
  3)心脏功能障碍,
  4)高脂血症,
  5)高胆固醇,
  6)吸烟和酗酒者。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1)针灸。中医根据病患者的情况,对病人采用针灸治疗,可分为体针和头皮针,在病人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针灸。

  2)除了针灸,中医也对病人进行推拿,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受影响的部分能恢复正常的操作功能。

  3)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中医是以“标实”之候为主。主要是平肝息风。

  4)功能锻炼。这就是物理治疗,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大肌肉至小肌肉。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要求病人的家属,在病人平躺床上时,应该用枕头垫住脚板,让脚板直立,避免复原后,脚板变形,走路如跛脚似的。

  患中风的病人,特别是半身不遂者,经过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后,恢复身体功能的机会很大。

  药物治疗的中药方:

  中风多属本虚标实,应以扶正为主,标本兼顾,益气活血,和营通络,益阴潜阳,健脾化痰。

  1)补阳还五汤,成分:北芪、归尾、赤芍、川弓 桃红、红花、地龙。

  2)健瓴汤,成分:生赭石、怀牛七、怀山药、生地、生杭芍、生龙首、生牡蛎、板子仁。

  在成药方面,大活络丹对中风有一定的疗效。

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需要医治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预防胜于治疗,不要让中风发作是上策。预防的方法如下: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病症。没有了原发病,患上中风的机会就减少。

  2)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每年进行身体检查一次,如有发现上述疾病,要即刻治疗。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紧张,保持身心愉快。

  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抽烟酗酒,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使大脑得到锻炼,防止脑动脉硬化的提前到来。

  5)防止便秘,如果排便时用力挤压,腹腔压力过大,造成血压升高。

  6)当出现手脚发麻、头痛、烦燥、视线模糊、血压不稳定等症状时,即是中风的前兆症状,应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断,及时治疗。

  7)高血压、心脏病和高血脂等病患者,也可常服成药田七片或丹参片,作为预防之用。

《新明日报》新加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