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幼儿成长安全逐一数

成长期中的幼童,少不免会四处走动,家长一不留神,幼儿便很容易受伤,儿科专科张勤医生表示,根据医管局数字显示,每年约有六万名十五岁以下儿童因意外受伤而到急症室求诊。在个别区域医院急症室的儿童求诊者中,有三分一是因意外受伤而求诊的,其中过半的意外(百分之五十二)竟是在家中发生。


而最常见的家居意外是从床上或其它家俬上堕下,引致头部或身体其它部分受伤,其次是异物入眼、耳、口和鼻孔也很常见,再其次则为烫伤或烧伤意外。误服药物或家居清洁剂等也是比较多见的家居意外,张勤医生认为这些意外其实大都可以避免的,只要家长稍为注意已可减少意外的发生。

零至一岁

请参看声画传真

一岁至三岁

张勤医生说,这时期的幼儿已经开始学行,一岁半便学跑,活动能力较以前大,对周遭的环境充满好奇心,跌倒、碰撞的机会亦自然大增,家长要避免爱儿身体受到损伤,便要小心留意。

张勤医生说,这时期的幼儿已经开始学行,一岁半便学跑,活动能力较以前大,对周遭的环境充满好奇心,跌倒、碰撞的机会亦自然大增,家长要避免爱儿身体受到损伤,便要小心留意。

防止跌撞
幼儿经常会尾随成人的背后走路,故家长进入房间后要关门时,应回身注视门外然后慢慢把门关上,以防幼儿因尾随在后而被门夹伤小手。家具的尖角、尖边和墙角要用护罩盖好。
室内的楼梯要加安全闸,窗口要装上窗花或改装不能全开的窗子。她称这方面的预防措施是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数字显示由高处意外堕下而丧生的儿童中,受害的多为五岁以下小童。

预防中毒
一些药物、家居清洁剂、杀虫水等一定要放在高处或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用后要立刻放回原处,一刻不可松懈,而在放回原处时最好不要给小朋友看到,否则他们已能记得收藏点,便可搬动小椅子,爬高拿来把玩。

预防水险
一至三岁小朋友最爱玩水,家长替小朋友沐浴时千万要专注,不可分心去听电话或拿东西,而留下小朋友单独一人在浴缸中。洗手间的门平日要关上,水桶的水用完便要清倒。

张勤医生强调,一至三岁小孩子的动作很快,好奇心大,但还未意识到甚么是危险,更不知道每一个行为的后果。而只要很浅的水已能令一至三岁的小孩遇溺,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防止鲠咽/窒息
幼儿的咀嚼能力此时仍未发展完善,家长应因应幼儿的能力和喜好而将食物切成幼粒,让幼儿容易进食。而一些有核的生果应该在除核后才给幼儿进食,而除核过程亦最好在厨房进行,以免幼儿手快地取食未除核的生果。

张勤医生谓幼儿在七岁前也不应该吃花生,因为细小的花生容易令幼儿鲠咽,若花生掉入气管更难完全清除,成年人也不要在幼儿面前做拋花生的动作,以免幼儿模仿。

绳索、胶袋亦应妥善收藏,不要胡乱放置,以免幼儿拿来玩耍而导致窒息。一些体积细小或附小配件的玩具不要让幼儿把玩,以防误吞窒息。

避免灼伤/损伤
幼儿通常会有很大的好奇心,当他们懂得走路时便会走到屋中各处,故家长要在厨房门装置安全闸,防止小朋友进入。热汤、热或热水壶要放在饭桌中心,不可摆在台边,以免小朋友走近及伸手攀拿,打翻导致烫伤。

家长在准备幼儿沐浴用水时,应先放入冻水后加热水,可免家长一时疏忽而灼伤幼儿。沐浴水温最理想是介乎摄氏三十七至四十二度。

三岁至五岁

这时幼儿的活动能力更大,除了在一至三岁所要做的安全措施外,家长亦要注意若要使用「碌架」,三至五岁幼儿不可睡上格,睡仍要栏以免幼儿跌倒。此外,幼儿这时已可能拿取重物,但家长最好提醒幼儿量力而为,否则重物跌下便很容易压伤脚部。

张勤医生称孩子到了四、五岁,家长可开始灌输安全意识,平日教导幼儿不可妄自把玩吞服药物或接触危险品,火柴、打火机、蜡烛及利器一定要妥善收藏。数字显示很多小朋友在中秋节后都因煲蜡而被烫伤,所以家长最好劝谕小朋友不要煲蜡。

五岁至九岁

这时期的儿童活动范围已由家中转至户外,家长更加不可松懈,并可开始灌输交通安全守则,如过马路要提高警觉;踏脚踏车要戴头盔等。

五岁至九岁的小朋友可能已开始学游泳,甚至已懂得游泳,但家长千万不要让小孩自行去游泳,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陪伴。因为小孩不懂得自己的体力是否能支持,又对环境的危险程度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数字显示香港儿童遇溺丧生最多便是五至九岁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