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警惕儿童抑郁症
陈远岭  (2000.05.08)
  12岁的米琪·凯勒一边跳着舞,一边唱着歌:“忧愁、忧愁,把
它赶走。”这是在毕业庆典晚会上她为观众表演自编的节目。人们感
觉不到她有任何抑郁的情绪。她的母亲琳达·凯勒还清楚地记得,6
年前,米琪也是这样活泼可爱,时常蹦蹦跳跳、自编歌词。但有些事
你可能还不知道,米琪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
  六年前,琳达也不相信才6岁的女儿患了抑郁症。但在她与丈夫
离婚后不久,米琪就不再唱歌,当其他小孩在公园里游戏时,米琪却
躺在地上远远地看着。琳达认为女儿可能是因为父母离异而心情不好,
就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好像对她有所帮助。米琪10岁时,她
持续哭泣,食欲明显下降,身体非常虚弱,以至于整日卧床不起。于
是再去看医生,心理医生给她开出处方,给予抗抑郁药口服。琳达回
忆说:“当时我也不愿意让孩子服抗抑郁药,因为总担心药物会对儿
童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但使琳达感到宽慰的是,仅仅经过两周的
药物治疗,女儿的情况明显好转。
  专家们估计,每20个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患有符合临床
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抑郁会反复发作。抑
郁发作时情绪低落达到最低点,随后又逐渐消退改善,直至下一个发
作周期。假如我们对儿童期的抑郁症没有及时发觉,未给予治疗,那
么,抑郁障碍就可能导致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期焦虑发作或躁狂发作。

  另一方面,医生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儿童中使用药物是否会有一
定的风险,目前的科学技术能否肯定这些用于成人的药物同样适合于
儿童。过多地使用药物是否会使年轻一代学会逃避痛苦,从而在他们
的性格中也将会失去紧张焦虑的成分。
  以往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少年儿童不可能患抑郁
症,因为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压抑自己的愤怒、生气的情绪,从而
转化成抑郁症状。现在认为抑郁症是可以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

  然而,要对一个孩子作出抑郁症的诊断,困难要大于成人,因为
儿童可能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抑郁,因而也较少去寻求帮助。一般来说,
在孩子产生抑郁情绪时,他们会变得烦躁,易激动,行为与平时不一
致,动作过多或过少,容易发脾气以及其它一些行为问题。医生必须
学会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来提问,否则要作出明确判断是很困难的。

  在有些家庭,父母本身的情绪就不很稳定,对孩子缺乏关心,或
者不愿意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于是常常会拒绝给孩子服药。临
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儿童抑郁症中,会遇到来自家长等各方面的阻碍。
有些父母可能是忽略了孩子的抑郁症状,也有些父母是出于自尊等原
因,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这样会延误孩子的治疗,产生不良
后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那些有自杀企图的少年
儿童中,57%患有重症抑郁,但这些孩子的父母中,只有13%的人相
信自己的孩子患有抑郁症。
  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很重要,因为抑郁的孩子有可能逐渐发展成
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有三项研究提示,那些在青春发育期前就患有抑
郁症的孩子,与青春期后才有第一次抑郁发作的孩子相比较,前者在
成年后出现反社会行为、焦虑症和重症抑郁等疾病的比例明显较高。
精神科医生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青春期前就患了抑郁症,那么以后
他就更易患躁狂症,而且患抑郁症的年龄越早,以后也越容易发展成
为慢性抑郁或慢性焦虑。
  作为精神科医生或孩子的父母,如何来鉴别孩子是患了“抑郁症”
还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呢?医生将孩子分为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三组,每组孩子都有不同的抑郁症状。学龄前期的孩子症状包括:经
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胃痛、头痛和疲劳感。学龄期的孩子常会过于消瘦,
体重比同龄孩子轻,睡眠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并开始用一种缺乏感
情的单调的语言讲话。青春期的患者会出现进食障碍、明显的体重增
加或减轻、性行为杂乱、药物依赖、对脸上的粉刺过分挑剔、咬指甲
直至出血。即使没有以上的表现,孩子们主观的抑郁感觉也要引起成
人重视。青春期抑郁患者也会出现与成人患者相似的症状,如自卑、
自责、流泪、退缩以及头脑中反复出现有关死亡的念头。但在青少年
中,抑郁常伴有易激惹的发作,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会持续数周时间。

  另外,有些精神病学家认为,儿童抑郁症常常并发其它心理障碍。
许多抑郁症患儿最初被诊断为多动症或学习障碍,所以要对两种问题
同时进行治疗。但这里也存在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是学习障碍或反社会行为使一个孩子变得孤独、不合群,从而可能诱
发抑郁,还是抑郁症可能干扰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或
者产生反社会行为。
  然而,即使我们对一个孩子作出了抑郁症的诊断,是否一开始就
要用药物治疗呢?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迈克尔·费恩赞说:“
我觉得所有患抑郁症的孩子都应该先接受心理咨询,必要时再接受药
物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药物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交谈。”法斯
勒医生也指出:“儿童服药应谨慎从事,因为我们对抗抑郁药在儿童
抑郁症中的长期效果以及副反应等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经验。我们应尽
可能缩短用药时间,一般要求病人服药半年到一年,然后逐渐减药直
至停药。”大多数精神科医生认为药物能减轻孩子由于抑郁而产生的
痛苦,恢复其学习能力。抑郁对孩子的损害要比药物大得多,因此对
儿童抑郁症采取药物治疗显然利大于弊。译自美《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