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微创外科新境界

——黄志强院士诠释微创外科理念

  无碍美观的切口,痛苦大减的创伤,较快的术后恢复。近十几年
来,微创手术以其独到的优势,受到医患双方的格外青睐。
  然而,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微创外科概念的
内涵将出现哪些变化?在整个外科领域中它将扮演何种角色?21世纪
微创治疗的走势何在?不久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解
放军总医院黄志强教授。
  黄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外科是以手的操作治疗疾病,外科医生
离不开“制造”和“愈合”创伤,所以,手术刀便往往成为外科学的
标志。同时,外科学的发展既推动科技的发展,又因后者的进步而臻
于成熟。因此,外科的模式总是服从于不同时期的医学观念,外科学
本身也并无“巨创”和“微创”之分,这完全取决于医生对特定疾病
治疗的理解和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黄教授回顾说,16世纪时,拿破仑的军医AmbroisePare,作为文
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外科医生,率先以“清凉油膏”涂抹伤口,而不
是用沸油去淋伤口,并且建立了爱护组织、减少创伤的传统外科观念。
也许这就是“微创”外科的开始。
  但是,传统外科学必然受到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医学理论所制
约,外科手术必是当时的治疗观念的产物。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
医院外科医生WilliamS.Halsted,曾以手术时爱护组织、减少创伤、
操作细致著称。在肿瘤外科观念的指导下,他提倡经典乳腺癌根治术,
造成一些患者术后胸部和肢体外形与功能上的障碍。只是后来随着对
乳腺癌转移等生物行为特点和辅助治疗保护措施的了解,才出现改良
术式及依据“前哨淋巴结”确定是否解剖腹部淋巴结的做法。不少其
他部位的肿瘤切除手术,亦有过同样经历。所以,传统观念转变为比
较微创理念和方法,需要待以时日。随着疾病诊断的早期化,在21世
纪这个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型期内,微创外科
将展示更加广阔的前景。
  谈及开放式传统外科最初受到的挑战,黄志强将其归结为内镜的
发明与应用。他指出,内镜术本来掌握在外科医生手中,但软式内镜
和冷光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外科医生保持的优势。胆道疾病的诊疗
从此增加了微创手术的选择。目前,无论医生患者,都不会首先选择
高难度的开放法治疗Oddi括约肌狭窄了。
  在黄教授看来,将微创外科推至高潮的标志性之举,当推1987年
法国医生PhilipeMouret成功实施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不仅使
该术式取代开放法胆囊切除术,成为评价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
且经过时间的积累和高新技术的促进,腹腔镜手术被迅速用于多个脏
器的治疗。如今,许多人单纯从皮肤切口角度出发,把最小切口手术、
腹腔镜手术和微创外科视为含义相同的概念。对此,黄教授不以为然。

  他说,微创外科具有比单纯的小切口更深的含义。因为,创伤对
人体是一种恶性刺激,它影响个体的生存。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
遵循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法则,哺乳类动物建立起对创伤的全身性反应,
动员体内一切储备,以使内环境恢复稳定、愈合创伤。在死亡与生存
的关头,强烈的创伤反应,常常无视机体的长远利益,因而带来了负
面效应。在当前重危医学发展的时代,严重的创伤之后,患者虽然可
以暂时生存,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成为限制重
大手术实施的“瓶颈”。因此,微创外科学应该有一个新的概念,这
就是要扩大视野,使外科微创化,包括减轻患者对创伤的不良反应和
改善创伤后的过程。
  微创外科应是每位外科医生的信念,亦是外科医生的追求。纳米
时代的到来,将使外科进入另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