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专家排列基因查禽流病毒源头
受感染街市增至12个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家首次披露﹐在多个街市搜集的家禽样本中﹐再发现有两个街市的鸡只受到禽流病毒的感染﹐令受感染的街市增至十二个﹔专家正为五十个禽鸟样本进行化验和基因排列﹐估计三周后会有基因排列报告。
研究有助寻找病毒传播途径﹑成因﹑禽鸟对病毒的敏感度﹐并向当局作出防止病毒再爆发的措施。
三周后会有排列报告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研究)管轶﹐是港大微生物学系研究禽流感科研队伍「前线人员」。他说﹐若能寻找到病毒所有可能传播途径﹐便「有凭有据」向当局作出防止变种病毒再爆发的措施。
管轶建议「不留牲口」﹐将每日卖不去的鸡只屠宰﹐要求鸡贩每天清洗鸡笼﹐避免留在鸡只内的病毒有机会传染给新入货的鸡只﹐令病毒愈变愈毒有机会杀鸡﹑有机会杀人。他的建议较环境食物局每月关闭街市一两天作清洗的建议更苛刻。
管轶忆述说﹐今年五月十一日﹐港大发现有街市鸡只染上变种「96鹅类」H5N1病毒﹐他和渔护署等人随即在长沙湾批发市场﹐取走一千个禽鸟样本化验﹐而化验结果确定长沙湾批发市场没有病毒后﹐当时推断本港仍是安全的。
然而日后在十二个街市发现的禽流感令他相信﹐由于街市不够卫生﹐成为其中一个传播病毒的途径。因此他认为﹐撇除经济角度﹐纯粹从科学角度考虑﹐将每日卖不去的鸡只屠宰﹐要求鸡贩每天清洗鸡笼﹐是防止病毒卷土重来的有效方法。
基因「洗牌」变成新病毒
管轶透过基因排列﹐最先「鹅与鸭的病毒基因交换」﹐变成一种新「96鹅类」H5N1病毒。他解释﹐病源之一「96鹅类」H5N1病毒﹐原本只在鹅内存在﹐但在去年八月至十二月﹐病毒传染给水陆两栖的鸭﹐透过病毒基因「洗牌」变成一种新病毒。
鸭粪内的变种病毒留在地上﹐鸡只觅食时将的病毒一并吞下。新病毒与鸡只经过一轮「适者生存」恶斗﹐病毒将鸡只杀死﹐导至五月有十二个街市﹐陆续有鸡只死亡﹐当局要全城杀鸡才能将病毒「清场」。不过﹐管轶仍未清楚街市的鸡只从何途径得到新病毒﹐他认为透过排基因排列﹐应会找到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