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解药:纤维
上洗手间是每天例行公事,一日不去,已经浑身不对劲,数天不畅通,更会「唔安、食唔落」,甚至要吃泻药,帮助舒畅舒畅。为何会便秘﹖要对症下「药」,原来可在调节饮食做起。
便秘,是指正常大便习惯有转变,包括去洗手间的次数下降、肛门有大便囤积,以及大便较硬和难排出。
大便次数有多有寡
香港肠胃健康基金林医生说﹕「别以为一天没有大便就等于便秘,每个人的大便习惯不同,有些人每日都能大便,部分人则不能,以拿破仑为例,一两星期才去一次是正常不过。」
每天去一次为之正常,一天去三次,甚至一星期才去三次都属正常,但如果超过三天无法大便,粪便会较硬,排便时会感到困难,甚至可能使肛门肿痛或受损。
宿便无毒
粪便无法排出,囤积在体内、隔了夜,称为宿便。不少人对宿便有误解,坊间谣传「大便是身体的毒素,不排出会对身体有害」,令不少「健康为上」的朋友借助「排毒」药方或洗肠,以求彻底清理大便兼排毒。
林医生说,大便并非毒素,体内的宿便亦不是有害物质,不会对健康造成大损害,更不会令人短寿、生暗疮等。其实便秘只是病征,并不是病。有便秘的人除了因粪便不能排出而不适外,对身体无大碍。
便秘成因
便秘的主因是食物中纤维量不足。
畅通地大便有赖纤维帮助。纤维能保存大肠中的水分,令大肠可以维持一定的软度。另一方面,大便量会刺激大肠的蠕动,但当纤维量不足时,肠部的蠕动便会减慢,引致便秘。
日常生活紧张,在外吃饭多以肉食为主,纤维不足(每天应吃20-30克纤维),患上大肠易激综合症的机会较大。患者会因大肠收缩,令大便需要较长时间及以慢速度通过大肠,因而有便秘。
部分人会因为生活习惯或工作忙碌而产生便秘,包括怕公众洗手间卫生欠佳,或工作时间太忙,没时间去洗手间等而忍着便意。当时间长了,大肠收缩会减慢,便意一过,更难于排便。
求诊勿迟
若经常肚子不舒服,超过一至两星期没有大便,应立即看医生进行检查。对于特别容易有便秘的长者,如果突然肚痛厉害、大便习惯改变,或发现排便带血,更须立即进行检查。
除了解病人生活习惯及排便情况,医生亦会按肚、探肛门,以决定是否作进一步的检查,如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等。
对年愈四十的人,便秘可能是肠癌病征,所以要以大肠造影、乙型结肠内窥镜或内窥镜方法查证。
有些老人家可以有大量大便积存在肛门,又不能排出,医生则需为病人从肛门挖出大便。
改善要点
要大便畅通无阻,可不是服用排毒通便的「健康食物」便可。
求诊服药
林医生称﹕「坊间大部分『排毒药』皆有轻泻成分,服用之后,效果如泻药、和古老的甘油条一样,能达到泻通大便的效果。但长期服用会令大肠失去蠕动功能,以后排便更加困难。应针对纤维不足,服用医生指定分量的纤维粉,帮助排便。」
增加纤维
要确保每天「收入」与「支出」维持正常水平,要多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勿以果汁代替,因果汁不含纤维),吃面包时选吃麦包,甚至以糙米、红米代替白饭,以多吸收纤维。
光顾快餐店,爱吃沙爹牛肉公仔面的,应多叫一碟郊外油菜。晚饭尽量多吃一碟菜,或每天吃一至两个水果,以维持纤维吸收量。
制造便意
要防止便秘发生于自己身上,何妨为自己调整一下生理时钟,每天早餐后花十分钟左右在洗手间坐一坐,让大肠松一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