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治疗抗儿童脑瘤
癌症是儿童第二号杀手,残酷程度仅次于意外死亡。儿童癌症当中,脑癌却是最具杀伤力的。
发现孩子的字体突然变得歪斜,别只顾骂他不用功﹔孩子说眼花花,配了眼镜也未有改善﹔孩子经常嚷头痛,别以为他借口不上学。
失去平衡、视神经受压、头痛等这些脑瘤病征,很容易被忽略。
脑癌成因未有定案
儿童癌症当中,白血病高据榜首,脑瘤是第二类常见的肿瘤,自八十年代开始,香港每年约有一百五十个儿童脑瘤的新症,成因不明。
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学系副教授戚其威表示,已知的是神经纤维瘤有遗传倾向,其它的肿瘤的成因不明,但外国的统计显示,患上脑瘤的儿童,较多父母从事石油副产品的塑料工业。至于近年有指手提电话可能引起脑瘤,但戚其威指出,根据统计,自从手提电话流行以来,近年的儿童脑瘤的发病率未见上升,故暂时不能作定论。
四类型儿童脑癌
根据脑瘤的位置和细胞性质,常见的儿童脑癌分为以下四类﹕
(1)星状细胞瘤(Astrocytoma)
最常见的儿童脑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可以透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成功率达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复发机会率微。
(2)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髓母细胞是原始细胞,造成神经细胞一部分,属于恶性肿瘤,三岁或以上的小童的治愈率只有六成。
(3)室管膜瘤(Ependymonma)
脑室有一层薄膜,肿瘤会阻碍脑脊髓液的流动,造成脑积水。治愈率五成。
(4)脑干神经胶质瘤(Brain Sterm Glioma)
脑干是生命中枢,脑干神经胶质瘤处于神经系统最重要部分,肿瘤渗透脑干,不容易清除,治愈率几乎等于零。若肿瘤位于脑干神经上端,患者的视力和听觉都可能受影响,若肿瘤处于脑干神经末端,则影响维生系统,如﹕心跳、呼吸、血压等,威胁生命。
治疗﹕集合经验提升成效
戚其威指出,成人脑瘤和儿童脑瘤最大的分别,儿童脑瘤通常长在小脑窝,成人的脑瘤常见于大脑,小脑负责骨骼肌活动、维持姿势和身体平衡﹔肿瘤会阻碍脑脊髓的运行,造成脑积水,脑压上升影响视觉,患者会出现重影,患者还会感到头痛、呕吐﹔小脑的肿瘤若接近脑干,患者会有吞咽和说话困难。
治疗儿童脑癌,香港儿童血液及肿瘤科学会建议一套统一治疗方法,戚其威解释,因为儿童脑癌的病例不多,统一治疗方案是集合各医院的经验,提升治疗的准确性。治疗儿童脑瘤,不外乎手术、电疗和化疗。手术后放射治疗,利用辐射清除肿瘤,放射治疗除了治疗小脑的肿瘤位置,还会覆盖大脑,以防止任何看不见的扩散,死灰复燃。
然而,治疗儿童脑癌最大的难处是,三岁以下的幼童,医生不会考虑电疗,因为任何放射治疗都会影响幼童日后的生活质素。
戚其威指出,对三岁以下的幼童,医生会循环使用一种或多种化疗药物,抑制肿瘤,待幼童长至三岁,才转为放射治疗。
异常不适露端倪
脑瘤不是常见疾病,容易被家长和医护人员忽略。孩子天天喊头痛,母亲误以为小朋友躲懒不上学,戚其威指出,脑瘤的病征虽然容易令人混淆,但父母只要多加留意,可以分辨是发烧感冒引起不适,还是小脑袋作怪﹕
头痛﹕早上痛得特别厉害,头痛的程度令孩子没精打采,对平日喜爱的事物都提不起劲﹔
呕吐﹕早上容易呕吐﹔
视力问题﹕看见重影、或小朋友表示视力模糊,佩戴眼镜亦未能改善﹔
如上述问题持续超过一星期仍未见改善,家长应该把孩子的状况详细告之医生,以免延误诊治。
辐射损智商
幼童脑部迅速发展,处于智能增长期间,却长出了脑瘤。八十年代,接受放射治疗脑瘤的病童,智商稍逊于健康儿童,在抑制肿瘤和保障日后生活能力两个极端中,难以取舍。
戚其威指出,自去年开始,香港儿童血液及肿科学会根据外国的研究指引,降低电疗的辐射量,尤其降低电疗大脑范围的辐射量,希望把电疗对脑部发展的后遗症降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