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有“新”危险因素
健康报讯(记者徐晓宁)众所周知,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糖
尿病、肥胖,是冠心病发生的“大敌”。但近年临床研究却发现,约
有50%的冠心病患者和1/4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不具有这些危险因素。
近日召开的2001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学术研讨会上,医科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院士作了题为“‘新’的可能的心血管危险
因素”学术报告,认为深入研究这些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将对心血管
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新发现的危险因子有左心室肥厚、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氧化应激、高纤
维蛋白原血症及感染因子、炎性因子和促凝血物质等。在“新”的危
险因子中,有关炎性因子的研究最受关注。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形
成是炎症过程的“慢性炎症假说”,在学术争论中呼声很高。
大量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中,可经常见到肺炎衣原体
抗体。在动脉硬化斑块组织内该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为40%~100%,
而且对肺炎衣原体经呼吸道感染小鼠和家兔建立动物模型,早期给予
抗生素治疗,可阻断其加速动脉硬化发展的作用。目前,在可能引起
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的致病物中,除肺炎衣原体外,巨细胞病毒、疱
疹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也吸引了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
的注意。
高润霖说,为了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医学界确定
了一些可能的潜在的新的危险因素,尽管大量资料显示它们与心血管
病有联系,但目前还缺少改变了这些因素就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
展的证据。所以,这些危险因素还不能推荐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和治疗,
仍需广大医生共同深入研究,也有待于较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结果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