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纾缓病童压力

医院游戏师展魔法

  不少人一嗅到医院的药水味就会头晕、却步。大人如此,遑论小孩,像邻家陈太的儿子便不肯再回医院检查......这些都由心魔而起。然而,当小朋友碰上医院游戏师后,或会说﹕「医生、护士、医院,我不怕。」病人向来都要一力承担对抗病魔的责任。孩子因病住院,突变的环境、冷冰冰的医疗仪器,他们不免对医院及医护人员感抗拒。在这个陌生又看似冷漠的环境中,要他们摆脱紧张、不快的情绪,医院游戏师会帮上一把,他们将游戏带进病房,正正发挥缓和情绪的作用,紧张气氛骤然减退,换上溢满笑声的温馨。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医院有医生、护士、治疗师理应足够。但他们工作繁重,只能向病人提供最迫切的医疗照顾,对于病人希望得到的嘘寒问暖,自然有心无力,无法付出。智乐游乐场协会医院游戏经理郭明秋表示﹕「我们正是填补其中的空隙,打破医院给人的局促感,作为小朋友与医护人员间的桥梁。」
  要当一个孩子乐于接受的桥梁,除了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属于孩子的共通语言玩游戏......不要以为在医院玩游戏是简单的事。
  针对病情各师各法
  住院的小朋友,通常会因为活动空间减小,长得较同龄孩子细小,对长期住院的病童,情况尤其显著,游戏成为他们唯一可以参与的活动。
  每日医院游戏师都会穿梭院内的儿童病房,对不同的小朋友各师各法。对年纪小又要做抽血等检验的小朋友,游戏师会陪伴在侧,逗他们玩玩具以分散注意力。可以活动自如的,又会在游戏师带动下,自动自觉三五成群的围在一团玩集体游戏。十来岁的,会希望与游戏师多谈心事,以抒发不安情绪。甚至家长都会请教游戏师,应当如何与子女以游戏方式沟通。

Q版医疗器材助减压

  安全的玩具如积木、布娃娃、棋子等当然不缺少,但身处医院内,也要对医疗仪器多了解,小型的可爱医疗推车上便放了各类不同的听筒、血压计等Q版医疗器材,游戏师会以它们作为工具,让孩子惯于面对医院内常见的医疗器具,减轻压力。
  令小朋友和家长吓一跳的,是游戏师会将意想不到的沙、水和泥胶等都带到病房中。「小朋友见到沙、水时,会非常开心,因为大家常觉得这些东西太脏、有细菌,所以都不让他们触摸。」郭明秋说,「当他们亲手触及沙、水、泥胶,甚至拿到手上玩时,心情会特别兴奋,会觉得住院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其它人可以玩的,他们都可以。当然事前我们将它特别处理。」

病童扮医生认识疗程

  要令病童了解所接受的治疗过程,减低他们的恐惧,最佳方法之一是将过程解说得简单易明,医院游戏师使出的法宝,正是孩子爱玩的角色扮演游戏--平日躺在病床的孩子,一戴上听筒,可以立即融入医生角色中,替「病人」翠翠打针、做静脉注射,甚至输血。游戏师会在儿童接受治疗的前后,以名为翠翠的布公仔作为示范,「翠翠病了,要住进医院,医生要帮翠翠打针啦﹗」让充当医生的病童向翠翠进行治疗,藉游戏的方式来教小朋友。
  郭明秋指出,「有时,小朋友替翠翠打针时,会一边打一边问﹕『是不是很痛呀﹖不要哭,我替你擦眼泪吧﹗』观察他们对翠翠的动作语气,就能知道他们接受治疗的心情。」
  平日较静的儿童都会对翠翠表露出希望医生护士如何对待自己的心情。「有时小朋友在打针之后,会对着翠翠发脾气,拿着道具针筒『拮』它。其实这正是他们宣泄不快情绪的方法。」

谁说游戏不可以施教及减压。

医院游戏师

  数年前才经智乐游乐场协会引入的医院游戏师,现时因为经费及人手所限,只有四名专业医院游戏师,分别在玛嘉烈医院、玛丽医院及广华医院提供全日或半日服务,另一名则负责到不同的幼儿园及幼儿园进行外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