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大鼠附睾中发现抗菌肽基因

     新华网上海3月2日电(记者张学全)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学家在生殖系统基因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从大鼠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到一个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并观察到这个基因所编码的多肽具有抗菌功能,并可能与生育有关。

    据介绍,这一天然抗菌肽新基因有望发展成为特异的治疗男性附睾炎的新型药物,以减少男性不孕症的发生,也可能成为一种用于男性的新型避孕药物。

    今天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国《科学》以《在大鼠生殖系统中的一个抗菌肽基因》为题,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这一重大成果。

    这一成果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莲和香港中文大学陈小章研究组合作获取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这个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框架与天然抗菌肽β——防卫素家族极为相似,它只在附睾头部中央区段的上皮细胞中表达,在生育期它表达最高、年老后表达下降,因此它可能与生育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培养的附睾上皮细胞观察到这个新基因产物具有杀菌能力,并受附睾炎诱导。这表明他们发现的附睾中的第一个天然抗菌肽,为研究附睾自身防卫系统开辟了道路。

    附睾是一根连接睾丸和输精管的弯曲的细长管道,其每一段落上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即产生不同的基因产物,分泌出种类不同的蛋白质及免疫抑制分子。刚进入附睾的精子细胞是由睾丸中的精祖细胞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形态学变化后形成的分化完全的精子,但并未成熟。它在通过附睾时,其表面蛋白的成分得到部分改变或者部分修饰而被激活或抑制,从而逐步获得成熟的功能。附睾这种特性,使得科学家们可通过对附睾特异基因的研究,找到开启、关闭特异基因表达的“钥匙”,为开发一些阻断或促进精子成熟的基因药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人类因此可通过控制精子成熟来计划生育和治疗男性不孕。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新基因的发现,是我国科学家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转移核糖核酸和蟾蜍卵母细胞人工单性生殖等研究成功之后的又一大原创性成果,表明我国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人类作出新的杰出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