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胎儿心理学
●武静
  每看到新生命诞生,人们都会认为:这时生命已从零开始,人生之钟从此敲响。但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家珍妮特’迪皮曹说,绝非如此。人之降生是个隆重的时刻,但“只是发育过程中并不重要的事件,此时并没有什么神经学上的有趣事情发生”。
  借助于超声波检查及其他高度敏感的尖端监测仪器,科研人员业已发现胎儿的真正活动早就出现:妊娠32周,即在足月出生的前两个月,胎儿的行为便几乎与新生儿没什么两样。
  科学家正在逐渐揭开胎儿活动之谜,他们的惊人发现有:
  ▲妊娠7周左右,胎儿的脸部开始对触觉敏感,17周时触觉扩展至腹部和臀部,32周触感遍及全身。
  ▲受孕9周时,胎儿已能打隔,并对大声喧闹有反应,到6个月时,胎儿就能听到声音。
  ▲胎儿在23周时即开始做梦,他们也和成人一样经历快眼动(REM)睡眠。
  ▲妊娠14周,胎儿的味蕾已经形成。
  ▲胎儿能分清母亲或生人的声音,并对熟悉的故事有反应。
  ▲妊娠10~26周,胎儿的眼睑虽仍闭着,但却开始感觉光。
  ▲妊娠6到10周,胎儿的身体便开始活动。10周大的胎儿便会“呼吸”羊水,曲身展体。胎儿的运动是自发的、本能的和优美的。这种自发的运动可能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个性表达。
  ▲胎儿运动有时是被某些事件激发的,胎儿会对某些刺激有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应把这些刺激作为促进胎儿发育的努力目标。实际上,对胎儿进行感官上的刺激有时会导致其日后希奇古怪的行为适应形式。
  现在,科研人员已经知道,受孕数周时,胎儿的大脑已开始膨胀发育,看起来像尺蠖样的5周大的胎儿,已经产生了皱裨深纵迂回的大脑皮层。正是这部分脑区将使之逐渐成长为人并按人类的方式进行运动、思考、讲话、计划和创造。
  到第9周时,胎儿气球状的大脑已可以使其弯曲身体、打嗝并对大声喧闹有反应。第10周,胎儿便可以挥手举拳,吞进和吐出羊水,张闭嘴巴并伸展四肢和纵向转动。到了3个月末时,它可以打哈欠、吮吸、吞咽,也有了触觉和嗅觉。到了6个月末,胎儿便能听到声音,而到妊娠末期,便能看见东西了。
胎儿的警觉性
  跟踪研究胎儿日常生活的科学家发现,儿大部分时间用于睡眠。胎儿的快眼动(REM)睡眠最早出现于妊娠23周。30周时,胎儿开始多梦的日子,这时他们做梦比出生后还多。32周时,胎儿一天用90%~95%的时间打盹,其中部分时间酣睡,部分时间为REM睡眠。在REM睡眠中,胎儿的眼球如同成人的眼球一样前后快速转动。研究人员推断,胎儿的梦境多是他在娘胎中所感觉到的情形,也是他自己愉悦与不快的表达。是胎儿内在思维的创造性练习和认知活动,也是一个自发的个性活动。
  至快要降生时,胎儿与新生儿一样,每天用85%—95%的时间睡眠;哥伦比亚大学发育心理学家威廉姆·菲福博士与同事一道研究监控胎儿的睡眠和清醒周期,目的是找出大脑发育的正常和异常模式,包括婴儿猝死综合症的潜在先兆。他说,在其睡眠中间,似乎存在着“清醒警觉期”。他们的工作便是了解胎儿的神经系统是否以正常方式运转。
胎动
  虽然出生后的新生婴儿的肌肉系统在正常重力的干燥世界中显得那样单薄,他们既不会翻身,也不能跃起。但在子宫的液体环境中,胎儿刚开始发育的肌肉系统却能起着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随着超声波检查的出现,研究人员才逐渐对父母们都能感觉到的那种胎动以外的胎儿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妊娠3周后,胎儿开始有第一次心跳,以后,随着这种有规律搏动的持续,胎儿的心脏瓣膜、心室和心脏结缔组织逐渐完善长成。妊娠6~10周,胎儿的身体便开始活动。无论睡着还是醒着,胎儿每小时会动上50或更多次。他们卷曲或伸展躯体,转动头脸和四肢,并通过触碰探究其温暖潮湿的弹丸之地。哈佛医学院的发育心理学家海德丽丝·艾斯博士让胎儿这种自我触模刺激惊呆了。她说:“胎儿用手触摸脸庞,双手相互接触。双脚交叉缠绕,以脚踢碰腿部,还用手触模脐带。”
  胎儿一旦有了手,便会忙着探索周围的一切。脚、脚指、嘴和脐带都是他们最初的玩具。16周时男性胎儿开始第一次勃起,这一过程通常与吸吮手指相关。
  艾斯博士确信,在医院里给予早产儿的环境与其娘胎无法相匹。她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如何给予早产儿呵护,改善其生存环境,以使其能像在母体中一样卷曲,双腿并拢并任意触摸。
  除了一般性的胎动,迪皮曹还注意到一些更离奇的胎动。包括“舔宫壁和通过蹬腿在宫内游走”等。头胎以后的胎儿比头胎会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胎动,因为经过一次怀孕后,子宫变大,脐带增长,活动起来更自由。故迪皮曹推断:“二胎以后生的孩子可以在娘胎中积累更多的运动神经经验,所以更好动。”
  胎动从10周开始,至12周,胎儿的大部分身体语言技能已近完成。14周时,呼吸和关节运动开始。胎动多是自发的,是个体需要和兴趣的自我表达。双胞胎在子宫内就经常表现出相当独立的运动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个性更加展露无遗。
胎动有时也是被某种事件激发的,胎儿对母亲的反应尤其强烈。如在妊娠10~15周,胎儿的母亲大笑时,用超声观测仪可以看到胎儿头朝下地悬浮在娘胎中,就如同玩蹦床般,砰砰地顶跳雀跃,母亲笑愈朗,胎儿上下顶动便愈快。迪皮曹指出:“不知这是否就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爱滑行铁道的原因。”
胎儿的触觉
  
触觉是胎儿最早有的感觉。大约在妊娠7周左右,用毛发触碰胎儿脸部的实验证实,此时胎儿的脸部已有了触觉敏感。11周大,手掌开始有触感;12周时,脚底有触感;到了妊娠17周时,触觉已逐渐展至胎儿的腹部和臀部;32周时则几乎体的每一部分都对单一毛发的触碰敏感了。皮肤细胞相当复杂,包涵着上百种对热、冷、压力和疼痛的敏感细胞。
  痛感的机制很像触觉,也在胚胎早期开始发育了。妊娠3个月的胎儿若被羊膜穿刺的针头碰到,他会很快转开身试图逃离或予以攻击。宫内外科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子宫内部,但也增加了胎儿疼痛的机会。即使针头没碰到胎儿,也会令胎心加速,胎儿呼吸加快,有些胎儿会一时间一动不动,但其心跳几天都不能恢复正常。研究人员认为这是“躲针”的反应。
  虽然外科医生长期以来一直否定胎儿有疼痛的经历,但伦敦的一项研究却证实未出生的胎儿确实有疼痛感觉。对23周大胎儿进行宫内输血,仅仅10分钟的针刺便会使其体内β-内啡肽增到590%,可的松增至180%,从而使胎儿进入全面的应激反应。
胎儿的味觉和嗅觉
  
人们长大后喜好辣椒或咖喱等味道,或许与其胎儿时的环境有关。在妊娠13~15周,胎儿的味蕾已与成人无异。医生知道,子宫的羊水中包含着乳酸、丙酮酸、柠檬酸、肌酸、尿素氨基酸、蛋白质和盐,也混杂着因母亲饮食习惯而异的咖喱、大蒜、洋葱或其他食品的气味。此时胎儿已具备了吞吸羊水的能力,他控制着吞咽羊水的频率。研究人员认为胎儿肯定是偏好甜味,因他对甜味的反应是加快吞咽。而苦味和酸味则减慢吞咽。
  胎儿的鼻在11~15周开始发育,很多化学物质都穿过胎盘进入羊水为胎儿提味道和气味。而羊水中的胎儿则可能靠口鼻和咽腔协同品味。
  33周大的早产儿吸吮奶头的力量要大于吸普通橡皮奶头。费城蒙奈尔化学感觉中心的生物物理学家珠丽·门内拉博士指出: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胎儿每天都吞咽一升的羊水。羊水可能起到了“味道桥梁”的作用。而奶水同样带有母体饮食风格的各种味道。
胎儿的听觉
  虽然胎儿能否品味尚无定论,但胎儿会听却是毫无疑问的。听觉的开始发生比你想象得要早得多。
  胎儿在妊娠8周左右,负责设计头与身体运动与重力感觉的前庭系统开始发育。在16周左右,胎儿开始有最早“听觉”。但这时的听觉是通过皮肤、骨骼和前庭系统接受到声音的振动,实际上耳朵直至24周还未发育完全。6个月大的早产儿已对周围的声音有反应。很多孕妇都说,当猛力关门或汽车回火发出爆响时,腹中胎儿都会猛动一下。
  既使没有外界的影响,母体胎中也并非一个宁静的世界。研究人员把水听器插人孕妇子宫,检测到“近似于公寓背景杂音”的水平噪音。这些杂音包括母体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声、肠胃蠕动声,以及透过组织、骨骼和体液渗进的母亲声音和透过羊膜进人的他人的声音。菲福发现,当母亲说话时,胎儿的心率会慢下来,表明他不仅能听,也能辨认母亲的声音。母亲的话语使他镇静下来。
胎儿的视觉
  
视觉是最晚发育的官能。早产婴儿可以看到光和物体形状。研究人员指出,在妊娠10~26周时,胎儿的眼睑虽依然闭合,但却已开始感觉到光。就像子宫中并非完全寂静,它亦非完全黑暗。通过母体组织渗透进的光可能刚好足够使胎儿产生视觉反应,胎儿会躲开羊膜穿刺的针头或用拳头打针管。20周左右的双胞胎能不费劲地相互触摸和拉手,或许便归因于这种发育中的部分的“视力”。
  日本科学家甚至报道,当用手电照射孕妇的肚子时,胎儿有明显的反应。但其他研究人员警告说,在胎儿(早产婴儿)尚未发育完全时,即使其暴露于强光下(如孕妇进行日光浴),可能有危险。事实上,哈佛大学的艾斯相信,早产婴儿视网膜受损,曾一直都被归因于高氧浓度,而实际上,恐怕要归因于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曾不适时地暴露于强光之下。
  6个月的早产儿,其大脑尚未发育到从眼睛接受信号,然后发送至大脑视觉皮层,又从皮层送至合成信息的前叶。艾斯说,如果这时胎儿被迫看得太快太多,加速的刺激会导致大脑发育畸形。
胎儿的学习
  
随着感觉、视觉和听觉的发育,胎儿逐渐迎来了学习和记忆能力。但这些活动可能是最基本的,自发的,甚至是生物化学上的。例如,当胎儿对响声产生了最初的害怕反应后,会渐渐不再对重复的响声产生反应。菲福发现,胎儿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表现了相同的原始学习方式,称为习惯性反应。
  但是,胎儿已显露出更多的才能。早在80年代,格林斯保罗北卡大学心理学教授安东尼·詹姆斯·德卡斯帕和同事们设计了一个喂玩意儿,可以让婴儿在听到一组声音后吸吮快些,而听到另一组声音后吸吮慢些。结果发现,出生仅几个小时的婴儿即已宁愿选择母亲,而不是生人的声音。这表明他们肯定在娘胎的最后几个月中已听过并记住了这种声音。他还发现,新生儿更愿意听在娘胎中就已听熟的故事,而不是出生后念给他听的新故事。
  新生儿不仅会判别母亲与生人的话语;而且更乐意听它在娘胎中听到的从羊水中传来的而不是由空气传播的声音。他们还怕外国人,宁愿听母亲用母语讲话,也不愿听母亲或他人用外语说话。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发现,胎儿甚至能分辨出陌生人的声音。他们似乎会喜欢某些故事,而不喜欢另一些故事。当靠近孕妇肚皮读胎儿熟知的童话的故事如《小鸡》或《小蝌蚪》时,胎儿的心跳会变慢。当同样的人改读另一个不熟悉的故事,胎儿的心跳稳定不变。
  菲福注意到,胎儿很可能对故事和声音的抑扬顿挫作出反应,而不是对其中的字句感兴趣。但结论是相同的:胎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听、学和记忆,而且他们和婴儿孩童一样,喜欢熟识的事物。
胎儿的个性
  
众所周知,每个婴儿生来个性有别。那么,这些自娘胎而来的行为特征是何时产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研究人员发现,在娘胎中好动活跃的胎儿,出生后更烦躁不安;在娘胎中睡/醒模式不规律的,出生后睡眠更差;而心率较快的胎儿,则成为难以预测的、迟钝的婴儿。
迪皮曹宣称:“行为并非开始于诞生之际,而是在此之前,以一种变化莫测的方式发展的。”胎儿所受环境是行为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正如艾斯所言:“胎儿通过母体获得大量的‘激素浸淫’,所以其时间生物节律会受到母体睡/醒周期、饮食模式、活动方式等的影响。”
母体因应激反应所释放的激素也显得至关重要。迪皮曹发现,心理压力较重的准母亲趋向于怀上更活跃好动的胎儿,从而娩出更烦躁不安的孩子。压力最大的是有工作的孕妇,现代的妇女倾向于工作至孩子出生。迪皮曹认为不足效仿。
  艾斯同意,工作会成为巨大的压力,但她强调,孕激素可帮助母体和胎儿产生缓冲。个体对压力的反应也有关系。她解释:“选择继续工作的孕妇就已经不同于选择不工作的孕妇。”而除了继续工作,别无选择的孕妇更是与众不同。迪皮曹的研究表明,穷苦人家妇女所怀的孩子在神经行为上——较迟钝,心率较少变化——就明显有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胎儿。然而,“穷苦人家的妇女反而把她们自己定位在比中产阶层有工作的妇女更少压力”。迪皮曹推测,营养不良,经常接触污染源会大大影响到穷苦妇女的胎儿。
  压力、饮食和毒素等会联合起来对胎儿智力产生负面影响。最近,由匹兹堡大学生物统计学家贝妮·德夫林博士所做的研究表明,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可能并不像从前认为得那么大,而子宫内环境可能对胎儿产生更多的影响。迪皮曹坚持:我们的传统观念像人之初性本善和子不教父之过等等,需要更新了。孩子的个性培养还有赖于母体提供的产前环境。
  那些想使未出世孩子更聪明的准父母应该确保产前环境的优越:营养良好,无忧无虑并远离毒品等。各类科普作者和“专家”也纷纷建议,定期用手轻触胎儿、用纸管或“孕用话筒”对胎儿讲话,为胎儿播放古典音乐,甚至对着孕妇的肚子照手电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刺激有效吗?更重要的是,这样安全吗?那些曾用过这些方法的父母信誓旦旦,说他们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聪明,更善表达,更会听音乐,身体更协调,更有社交技巧。
  但是,科学家对此却持怀疑态度。菲福断言:“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有研究证实,如此这般的刺激会产生任何长久的效果。既然尚未有人能肯定胎儿何时为醒,何时为睡,那么用手触碰或在孕妇肚子上放上喇叭便可能会改变胎儿的自然睡眠模式。没有人会考虑对尚在杨柳中的婴孩又杵又戳或在耳旁放上一个话筒吧,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腹中的胎儿呢?”
  艾斯则更断然道:“我敢打赌,触碰、摇晃或其他有意刺激胎儿的举动都可能改变其发育过程,最终会影响其大脑的正常发育。”
  然而,轻柔地对胎儿讲话似乎并无大碍。菲福认为这类交流有助于准父母从心理上做好接纳新生命的准备,也有助于胎儿迎接新生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