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健康生活挑战“慢病”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金大鹏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过了难忘的历史时期。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功。现在,第二次卫生革命早已到来。

    与五十年代相比,本市急性传染病在人口死亡原因中,已由解放初期的第二位降至第十位以后,本市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北京人疾病谱的前四位大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抽烟、酗酒、久坐、咸食、不运动……世界上上亿人正在采取这些危险的生活方式,而由此导致的“富贵病”、生活方式病也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欧美国家如是,亚洲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等也如是。1979年,美国根据200多项研究和100多位专家的结论,发现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已占死亡因素的48%,从而发出了沉重的警告:“我们已自毁于自我创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自毁于有碍健康的社会存在。”为此,美国提出了22个健康目标,包括运动、营养、禁烟、防止酗酒和吸毒等。风靡一时的有氧健身运动也首先在美国兴起。从8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的预防保健费用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我在巴西看到,休息日男女老少都在跑步运动,到处都有足球场,真是足球的故乡。巴西人民的运动意识、健康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日本也十分重视群众的健康教育,提出“一杯牛奶改变一个民族”的思想,从孩子的健康抓起。事实上,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也早已开展,过去一到休息时间,大家都出去做操、打乒乓球,北京人的健康水平也迅速提高,平均期望寿命越来越长。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健康问题也日益显现。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已不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的状态。”没有病、不住院,不等于身体好。“财富跟着疾病跑”、“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已成了对一些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形象比喻。据统计,北京市已有200万人患高血压,糖尿病人有40到50万人,患癌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疾病给北京带来了沉重的负荷,使医疗卫生费用大大上涨,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北京市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对此,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1995年成功引进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一个健康促进项目,开始了对北京市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政策改革、疾病监测、居民危险因素控制等一系列健康促进行动。从1996年到1999年,我们已对北京市城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进行了37次逐月监测,包括吸烟、酗酒、高血压意识、不合理膳食、静坐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和体重超重等,监测范围覆盖了2284个居委会,监测人群达330万人。仅对其中9751名高血压患者“一对一”的健康管理,一年就节约医疗费100多万元,使他们的高血压治疗率提高到90%,血压控制良好率达58%。如果全市200万高血压患者都接受这样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预计全市每年将减少医药费支出2亿多元。如果所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病都能管理起来,将会为国家和社会节约更加巨额的医疗费开支。

    新千年伊始,我去香山,看到上至91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儿童都在爬山,我很感动。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家庭的财富,更是全社会的财富。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中孕育着健康、乐观、科学的人生追求。21世纪是人类面向健康的世纪,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世纪。把什么样的公共卫生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带入21世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台湾一位大学教授对我说:“上帝曾说过:人小时候有身体、有时间,没有钱;到了中年,有身体、有些钱,没时间;人到老年,有些钱、有时间,却没有了好身体。”如果真有上帝的话,上帝真聪明,不过我相信北京市一千多万人民一定能够回答好上帝给人类健康提出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