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holine007.gif (8163 字节)

想年轻吗?储备“突触”

  现代医学认为:只要大脑年轻,人就能长寿。老人大脑的可塑性
是很强的,这就为长寿奠定了基础。
  脑可塑性是指已经具有某种功能的脑细胞,再次获得其他功能的
能力。例如:1980年Glees先生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用电极找出支
配对侧拇指运动的全部皮层代表区,然后将它全部切除,对侧拇指握
力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拇指握力又恢复,再用电极刺激切除
部位周围区的皮质,出现拇指运动。这说明切除部位周围区的皮质,
也就是原来不具备支配拇指运动的皮质,现在获得了支配拇指运动的
能力。
  那么,哪些生理结构使大脑具有可塑性呢?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
物的最大区别,是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约占人脑的90%左
右,脑神经细胞只占皮层容积的3%,树突、轴突、突触和神经胶质
细胞占97%。脑神经细胞的数量是140亿~160亿个,一旦死亡不可再
生。从23岁以后,人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估计每天要死去大约10万。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依赖于突触、树突和轴突。人脑约有
1015个突触,它们相当于线路上的电源开关。一个神经细胞大概有10
00~10000个突触,能接收来自3000~10000个其他神经细胞的信息。
若仅就其中100万个神经元而论,如果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成对的联接
起来,则可能出现的组合总数竟达102783000,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
数字。如果把他们依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脑细胞可能容纳的信息量为
1012~15比特,相当于具有16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的50倍。人
脑可塑性的实现就是依赖于这些突触,爱用脑的人脑内突触就多,不
爱用脑的人就少,爱活动的人脑内突触就多,不爱活动的人就少。如
巴登大公国的王子卡斯巴·豪瑟3岁时,被争夺王位的宫延阴谋家囚
在地牢里,不许他与任何人接触,在与世隔绝13年后才被放出来,这
个17岁的小王子表情、举动、智力完全像个幼儿。当他23岁身亡后,
对他的大脑进行解剖,发现他的大脑很小,大脑皮层小得不足以覆盖
住小脑部位,大脑皮层的沟回呈萎缩状态。
  大脑突触代谢伴随人的一生,从新生命出现到暮年老人,只要学
习思维及运动出现,突触就可再生,所以说大脑越用越聪明,老年人
也不例外。清道光年间,广东三水县人陆云从,百岁入学中秀才,10
3岁参加会试。清乾隆年间,谢启补98岁考取举人,次年又到京会试,
活到120岁。
  大脑可塑性分两种:正常生理性可塑性,主要指学习、记忆;异
常病理性可塑性,主要指康复、训练。
  上面几个例子主要讲的是正常生理性可塑性。所谓科学用脑又叫
利导思维,就是开朗乐观的思维,同样一件事情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去
分析处理,结果就不同。积极的心态用脑时,脑内会产生一种类吗啡
样物质,这时做脑电检查会记录到显示轻松舒畅、愉快舒适的脑波,
同时大脑内还会增加许多突触。如同一所健康银行,突触储备得越多,
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就越强。去年我曾经同时为两个病人做康复训练,
两个病人年龄相同,都患脑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面积都相同,而且
是同一个医生做的手术。术后失语,瘫痪肢体肌力零级,都由我进行
康复训练。我为他们实施了相同的训练方案,可是训练结果却大不一
样。一个训练8天后,病人可以说话并能下床行走;另一个仍然失语,
肌力由零级上升为2级。为什么同样的训练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经
过病情分析后,我发现两个人在患病前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一个性
格开朗,爱说爱笑,与周围的人能和睦相处,善于帮助他人,平时喜
欢运动,积极从事家庭内外的劳动。另一个病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爱发脾气,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平时不爱运动,不太做家务劳动。这
些说明患病前大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储备量大,各种信号在脑内积累量
也大,一旦出现脑损伤,病变区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突触和树突会迅速
获得病变区失去的信息,如果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很快就可恢
复失去的功能。这如同电脑网络系统,你发出的信号越多,被其他地
区接受的机会就越多,一旦你的电脑坏了,经过恰当的途径,你会将
你失去的信息从其他电脑中提取出来再运作。有人做实验,切断幼猴
的第三指,两个月后大脑皮质的手指感觉区消失而2、4指的投射区变
宽。人截肢术后,支配该肢体的皮层感觉区变成颜色感觉区,支配该
肢体的皮层运动区改为支配临近正常部位的运动区。众多研究说明: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与其所支配的运动并非“一对一”而是“多对多”
。部分脑细胞丧失可失去该中心部位的主要功能,但不易失去全部,
仍旧有相当数量的有关联的神经细胞残留在损伤皮层的周围,通过功
能重新组合,就可能使原有的功能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