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holine007.gif (8163 字节)

你会得糖尿病吗

著名中医专家吕仁和教授谈防治糖尿病三要素:
●控制体重●加强锻炼●调整心态

  你会得糖尿病吗?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唐突,但对生活条
件好,又过中年的人来说,他们或许正在琢磨这个问题;对于已知有
糖尿病遗传史的人来说,他们此时或许正急着寻找答案呢!
  其实,随着生活的改善,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谁,对糖尿病的担
心和顾虑都不是多余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也是一种正
在肆虐全球的终身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糖尿病已成为继心
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位致死性疾病。1997年,全世界糖尿病
人数已达1.35亿,而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
到3亿,增长率高达122%,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增长率将高达170%!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2%,总人数在过去的20年内上升了近5倍!
这种速度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
  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直门医院博士生导师吕仁和教授介绍说: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
关、又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联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约有25%~
50%的病人有家族史,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
依赖型(Ⅱ型),两型均可遗传,而Ⅱ型的遗传几率更大。同时,即
使有遗传性,也需要有外因影响才能促成发病。目前最主要的三大致
病外因是肥胖、活动少和精神高度紧张。
  针对当前许多中年人担心自己会得糖尿病的情况,吕教授的阐述
至少让我们明确了以下三点:一是50%~75%的糖尿病是后天得的;
二是两型糖尿病都有遗传性,但被遗传的人不一定都会发病;三是除
病毒感染、化学中毒、妊娠等引发的糖尿病外,绝大多数糖尿病是可
以预防的。
  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应该经常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和糖耐量。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还应增查“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遗传因素。查的目的是预防及早期治
疗,而“防胜于治”对糖尿病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防”只需做到
控制体重,加强锻炼、调整心态;而一旦发展到糖尿病要“治”的程
度,就困难和复杂得多了。因为病人中将有1/4发生脑血管病变,1
/3发生冠心病,1/5并发肢端坏疽。据悉,有50%的失明病人与糖
尿病有关,50%的血透病人是糖尿病肾病。尤为令人遗憾的是,据调
查,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约有一半至3/4的糖尿病人直到7
~10年后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丧失了早期治
疗的宝贵时机。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吕仁和教授甚至说,糖
尿病病人应把糖尿病看成是自己最忠实的“终身伴侣”,要学会照顾“
她”、关心“她”,这样,就可以长期与“她”和平共处。
  多数Ⅱ型糖尿病病人是在生活改善,劳动量减少,加上过食山珍
海味、鸡鸭鱼肉、烟酒饮料而使血脂升高,体重猛增,出现脂肪肝、
动脉硬化、高血压时血糖也随之悄悄地升高。这种病人如能早检查早
发现,早期得到合理治疗,就可使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稳定在正
常水平,缓解已经出现的脂肪肝、动脉硬化,使本来有可能发生的脑
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潜在危险减少。
  怎样才算合理治疗呢?吕教授的“二、五、八”经验值得推广。“
二”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两个目标:健康和长寿。“五”是经常要观
察的五项指标: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包括糖尿病以及并
发症的症状)。“八”是治疗的八项措施:合理的饮食治疗,适当的
运动治疗,学会用好心理治疗。这三项基本措施十分重要,前二者有
助于控制血糖的摄入和消耗,后者可使病人保持好的心态,从而避免
刺激性血糖升高。还有五项选择性措施,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根据
病情选择好治疗药物;病情较重者应注射胰岛素;有糖尿病并发症者
及早选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症状较多的可配合针灸按摩治疗等。
  如果你不想得糖尿病,那就放弃那些山珍海味、大块朵颐的机会;
学会开导和解脱自己,去锻炼、去运动吧!
  如果你想“治好”糖尿病,那就相信科学、相信专家、严格按照“
二五八”原则去身体力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