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修理”颈动脉能防“脑梗死”

  在人类死亡的疾病谱上,中风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居第三位。目
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1000,其中75%以上发生于65岁以上
的老年人,约1/4的患者在发病后1年内死亡,而幸存者中有半数生
活不能自理。
  不吸烟、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少吃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饮食等
对预防中风有着重要作用,而“颈部血管开刀防中风”这一积极治疗
对策,欧美等地已将其作为预防中风的常规手术开展了20多年,并使
其人口的中风发病率明显下降。
  中风包括脑缺血性病变和脑出血性病变两大类,其中大脑缺血导
致的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占80%,其余20%的中风是高血压、颅内
动脉瘤破裂等颅内出血引起的。
  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的动脉狭窄或闭塞,供应大脑的动脉有
一对颈内动脉和一对椎动脉。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80%的脑梗死患
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在颅外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常见的原因有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椎动脉狭窄扭曲、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
多发性大动脉炎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等。对于因颈内动脉、椎动
脉狭窄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如果在发病前通过手术纠正动脉的病变,
恢复大脑的正常血流则可避免中风。
  发现患者的中风前兆是至关重要的,这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已不困
难。颈动脉狭窄早期,部分患者只是在冠状动脉造影或颈部血管多普
勒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狭窄病变,表现为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缺血
加重后,患者会出现脑短暂缺血性发作,如缺血发生在颈动脉系统,
则表现为突发的肢体无力或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
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如果缺血发生于椎动脉系统,则表现为眩晕、复
视、步态不稳,有时出现耳鸣、听力障碍、吞咽困难等。无论缺血部
位在何处,一般症状持续时间短暂,只几分钟到数小时,且不留后遗
症,但同样的发作可反复出现,甚至一天几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
的“小中风”。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在医学上称为“
可逆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缺血则导致完全性卒中,即脑
梗死。此时患者脑组织中出现明显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
复,最终致残或致死。在动脉狭窄病变早期,手术可使病人彻底康复,
即使是已经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只要全身状况允许,也应进行手术,
因为脑血流的恢复可以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
  国外广泛应用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我院已开展了10余年,目
前共治疗92例,成功率达95%以上。此手术是将狭窄部位的血栓、粥
样硬化斑块及破坏的动脉内膜一起切除,使狭窄的动脉管腔恢复至正
常的口径。颈部血管搭桥手术,亦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进行颈动脉-
颈动脉搭桥、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搭桥、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搭桥、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颈后路微创椎动脉重建等手术,或将各种手术
方式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微创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我们采
用腔内气囊动脉扩张成形术+腔内血管支架或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颈动
脉狭窄已经取得突破。颈部动脉的各种重建手术并不复杂,只要作好
术中脑缺血的预防,都是比较安全的。
  我们建议: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尤其有吸烟习惯的,或伴有
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的,以及
有中风家族史的老年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颈部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
查,有缺血症状及颈动脉、椎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都应尽早手术
治疗。

冯翔  (200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