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治疗心肌梗死中药大有作为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
的缺血导致局部坏死。多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近年来发现冠状动
脉持久痉挛,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该病
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急性心梗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及诊断标准的研究,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尤其是早期静脉溶栓
成为治疗常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
开展,使本病急性期住院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到目前的10%。记
者日前采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唐巍教授时了
解到,中医药治疗急性心梗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某些中成药
饮片或注射剂可止痛、抑制心律失常发生,并有抗凝血,防治再灌注
损伤,营养心肌等作用。
  急性心梗发生2~4周后,随着病理阶段的演进和临床的对症治疗
而进入恢复期。这期间仍有病情再度严重或出现多种并发症的可能。
所以恢复期的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病人治愈率和远期
生存率。
  唐教授介绍说,急性心梗的恢复期常见三种并发症: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中医对此各有独特的辨证论治阐述,急性心梗
中医认为应归于《灵枢·厥论》中的真心痛范畴,类似于《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气短篇》中的胸痹心痛,现多称之为胸痹心厥。其病机多
由于本虚标实。本虚为年老体衰或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
调引起的心之阴阳气血不足;标实为情志刺激,膏梁厚味,寒邪引起
气滞、血瘀、痰阻、寒凝阻塞心之脉络。
  唐教授解释说,急性心梗恢复期出现心源性休克,中医认为属心
脱,是因瘀血阻滞心之脉络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外在体现。瘀血阻滞心
失所养,使心主血脉、主神志功能不足,进而五脏功能受损,气血运
行障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机逆乱,甚则阴阳离决。
  临床表现为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昏厥、脉沉细无力、血压下
降等。治则应以回阳救逆、活血固脱为主。可用张仲景的四逆汤和王
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化裁加减。用人参大补元气以扶正气之虚极,附子、
肉桂、甘草壮元阳以救阳气之外亡,川芎、三七、丹参活血化瘀,使
气血通畅。中药治疗心源性休克能取得疗效,关键是抓住了休克的微
循环障碍。方中人参可增强心肌抗缺氧能力,附子中的乌头碱有很强
的强心作用,活血药有抑制凝血、促进纤溶、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形成作用。从而在整体上通过改善微循环血供,增强心肌营养,尽力
减少栓塞造成的坏死面积,同时克服了西药在救治休克时产生的心肌
耗氧量增加的弊病。
  唐教授告诉记者,急性心梗恢复期出现心力衰竭,中医认为属心
水范畴。多因正气已虚、心失所养、痰瘀闭阻而成。若病情危重或治
疗失度,则心阳亏损,水气上凌心肺,导致心水形成。故心水病机属
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病位在心,连及肺、脾、肾。早期表现为心、
肺、气虚为主或兼阳虚,这阶段虽无水肿,但可有饮停心下的症状,
如心悸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治
疗应补益心气、养心宁神,用保元汤和生脉散化裁。方中人参、黄芪、
肉桂、炙甘草益气温阳,麦冬、五味子敛阴生津。发展到中期出现阳
虚水泛证,表现为心悸气短、肢体浮肿、少尿。则应温阳利水,用真
武汤合五苓散,温补脾肾,利水逐瘀。
  唐教授说,在急性心梗恢复期心律失常也较多见,可见阵发室早、
或房室传导阻滞,由于症状明显,常使病人情绪紧张,影响病情恢复。
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心悸,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因虚致病,累及
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心脉痹阻不畅,遂使
心脉失常。辨证可有不同证型,如心悸伴气短乏力、胸闷痛、形寒肢
冷者属心阳不振型,舌多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或结代。治应温补心
阳,安神定悸,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如出现心悸心痛,痛有定
处,面紫唇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结代者为心血瘀阻型,用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
  总之,心梗急性期、恢复期中医辨证施治,通过综合疗法,补益
心气,活血化瘀通络,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新生,形成
侧枝循环,可达到限制栓塞范围,保护缺血心肌,防止并发症发生发
展,提高疗效的目的。

  衣晓峰;杨晓春  (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