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WU Banner from WebUnion Chinese Network

WebUnion Chinese Advertisement Network - Click Here to join

心理境界——

他为何总怀疑自己有病心理学硕士肖峰

  小赵近来总是唉声叹气的,因为他每天都感到胃不舒服,由此怀疑自己得了胃癌。尽管到了好多家大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父母甚至还请了几位很有权威的医学专家为他诊断,但小赵仍不肯相信各方所下的“不是胃癌”的一致性结论,仍固执地认为自己很可能患了不治之症。

  其实,小赵确实患病了,不过不是什么胃癌,而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患———疑病症,一种老是怀疑自己有病,担心自己得了某种疾病的病。该病的患者常常对体内外的刺激做出某种夸大的判断,特别是爱把身体上的不适感与某种疾病联想在一起,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又加大了患者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得对身体的不适感更为敏感,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疑病症患者的性格,大都非常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谨慎、富于联想、易受暗示。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小时候往往备受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裕,因而生性软弱,依赖性强,十分娇气。因此平时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在意,如果身体稍有不适,就立即非常敏感、关切和紧张,并产生了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种疾病的疑虑。特别是当他们长大后忽然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和人生的挫折时,失衡心理状态极易诱发此病的发生。

  “心病还须心药医”,目前对疑病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最为有效,心理医生常采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催眠暗示疗法以及操作性的心理治疗。作为疑病症病人,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患者应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自适的心理机制,改变自己固执、多疑、脆弱等不良个性,这是彻底战胜病症的根本措施。同时,患者可借助下面几个办法进行辅助治疗:

  1.把为自己检查身体的医生以及心理医生所讲的话记录下来,每天当做必修“功课”,认真地温习一遍;

  2.积极锻炼身体和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强人体的活力,振奋自己的情绪,从而转移自己对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

  3.当情绪过于焦虑、紧张和抑郁时,经医生同意可服用适量的安定、利眠宁、多虑平等药物,以帮助自己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