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混配农药中毒刻不容缓
健康报讯(记者王雪飞)混配农药使用的逐年增多,使我国农药中
毒病例不断上升。近日以高分通过验收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
混配农药中毒的防治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对混配农药中毒的防治进行
了系统深入的探索,不仅摸清国内农药中毒高发区混配农药的使用及
中毒情况,而且对我国优选开发高效低毒的混配农药提供了毒理学依
据,并发现相关生物标志物,还研制了相关国家诊断标准。
课题组调查发现,我国目前注册登记的混配农药制剂已增至1551
种。地方供应的混配农药普遍存在名称混乱,标签未标明成分与配比
等问题。农民使用农药主要采取自购、自存和自用的方式。课题组对
山东嘉祥县、江苏如东县等农药中毒高发区共2179名混配农药(有机
磷+拟除虫菊酯)施药员及2615名有机磷单剂施药员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混配农药中毒率为10.10‰,显著高于单剂农药组的中毒率(2.2
9‰)。在实验室中,他们首次发现淋巴细胞CD4可作为甲基对硫磷接
触者免疫功能损伤的生物效应标志物;完成对由17种杀虫剂混配而成
的13种二元混剂的联合毒性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混剂对哺乳动物的急
性毒性呈增毒效应或协同作用,证明要获得高效低毒的农药混剂须在
混剂中选择高效低毒单剂,并以其高比例发挥主导作用。在临床方面
,通过在全国6个临床试验基地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多数混配农药中毒
病例为含有有机磷杀虫剂的农药混剂中毒,提示应重视应用急性有机
磷中毒的诊治经验;依照对急性中毒所致“中间期综合征”等的深入
研究,研制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诊断》和《急性拟除虫菊酯
中毒的诊断》两个诊断标准,并已被卫生部推荐为国家诊断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