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衰竭港人年增10%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诱因
【明报专讯】香港罹患心衰竭的人不断增加﹐九七年便有六千二百人因此而入院﹐并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情况令人关注。医生指出﹐随心脏病患者日益年轻化﹐亦会反映了心衰竭的同样趋势。
中大心脏科主管孙德生教授(右图)指出﹐心衰竭无特别明显的病征﹐一般是脚跟和腹部肿胀﹑虚弱但脉搏急速﹑气促等﹐容易被患者忽略﹐普通医生亦未必能准确诊断。因此﹐他建议有这些病征及有家族历史的人﹐应接受心脏超声波检查﹐以确保心脏健康。
脚肿腹肿气促宜早诊断
心衰竭是不同原因形成的心脏劳损﹐病发初期心脏会增强运作来弥补损伤﹐但时间一久﹐心脏便会胀大及虚耗过度﹐结果慢慢虚弱并失去功能﹐最后令病人死亡。
中大在九二﹑九七及九八年共调查了一千五百名心衰竭病人﹐结果发现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是导致心衰竭的主要诱因。
孙教授解释﹐长期高血压会损坏心脏﹐令心室膨胀﹐增加心脏负荷﹐因此他们患上心衰竭的机会较一般人高出十四倍﹔而有冠心病并曾发病者﹐亦因心脏组织受伤损坏﹐患心衰竭的机会亦会多五倍﹔至于糖尿病则会增加患冠心病及高血压的机会﹐令心衰竭相应提高。
注意饮食做运动可预防
他说﹐要预防心衰竭﹐首先要预防这些危险诱因﹐包括要注意饮食﹑做适量的运动及戒烟﹐假如已患有这些问题则要求医治理﹐把病情控制好﹐减低恶化的机会。
孙教授表示﹐由于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和年轻化﹐可见未来这趋势亦会出现在心衰竭的问题上﹐但目前来说﹐大部分心衰竭患者是六十岁以上的长者。
根据过去的病例显示﹐女性患心衰竭的机会较高﹐四十五岁以上的女性﹐每一千人便有三点八人患此病﹐而同龄男性则是三人。孙教授称﹐出现这种情﹐可能是女性较易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从而拉高患病率﹐遗传基因亦是另一个可能原因。
威院引入人造心脏 延长患者寿命
心衰竭的病人可依靠药物控制病情﹐但若心脏已「油尽灯枯」﹐则唯有进行换心手术。由于捐赠者少﹐大部分人等不及已逝世。针对这种情况﹐威尔斯医院在明年将会引入人造心脏﹐延长病人的寿命﹐以等候别人捐出心脏。
孙教授表示﹐这个人造心脏其实是一种体外气泵装置﹐接驳病人的心脏后能代替其泵血功能﹐令身体继续运作。人造心脏的使用期可长达一年﹐令病人有机会等到别人捐出心脏。
孙教授更称﹐外国部分使用过人造心脏的病人﹐在一段时间后﹐原本的心脏竟然慢慢康复了﹐最后不用换心也可继续生存。至于日后在香港应用后会否出现同样结果﹐则要拭目以待。
然而﹐人造心脏的价钱不便宜﹐每个要二万至三万美元(约十五万至二十三万港元)。孙教授估计﹐本港每年约有二十至三十名病人﹐需要人造心脏帮助延长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