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新加坡的基因组研究计划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计划准备聘请50到60名本地和国际人类基因科研人才,研究一些困扰着亚洲人的疾病导因,包括乳癌、肝癌、结肠癌、鼻咽癌等,以找出适合亚洲人的疗法和药物。

  由本地7名从事人类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组成的新加坡基因组研究计划执行委员会,下个星期将到美国一周,了解和认识美国在人类基因方面的研究,顺便招揽适合的基因组研究人才,到我国展开五大方面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这五方面包括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组研究、生物功能、生物资讯和组织储存库。人类基因研究主要是改善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素质,包括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延长人类寿命。

  基因组研究计划的科学主任任宜¤副教授昨天受访时说,该计划在推展之初,将锁定几个本区域较普遍的癌症为基因研究对象,以找出更适合本区域和亚洲人的治疗法。目前许多癌症治疗是以西方人为对象,而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基因稍有不同。

  这之后,基因组研究计划可能会研究如何治疗心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科研人才将会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为基地,展开研究。

  基因组研究计划执委之一黄任祥副教授说,这些基因研究的目标不仅是找出适合亚洲人的有效药物和疗法,重要的是能“对人下药” ,按每个病人的情况调整疗法,减少副作用,加强医疗成效。

  任宜¤副教授说,研究基因的设备仪器先进昂贵,执委会不仅协助物色和确认有价值且重要的人类基因研究项目,还协调本地有关人类基因的研究,让本地的研究更全面。

  为此,政府拨给基因组研究计划首五年的6000万元经费,一部分将用来购买所需的先进基因研究仪器,一部分将用来招聘科研人才,一部分则用来展开研究项目。

  执委之一洪万进教授则说,委员会目前虽然还没有确认任何研究项目,但已开始招揽合适的科研人才。

  任宜¤副教授说:“人类基因组研究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确认疾病的导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基因或蛋白质导致疾病的产生。确定源头后,要研制治疗药物、或预防药物、或通过转基因来治疗等,就能有许多选择和不同的用途。”

  重要的是,找出亚洲人常见疾病的基因导因,就能研制更适合亚洲人的药物,然后可在本地开组高科技的药剂生产和科研公司,提高我国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科研发展地位和竞争能力,确定我国的竞争地位。

  此外,新加坡的多元种族特色,使科研人员在进行多人种临床实验方面占有便利,而且多年来致力于建立完整的国民医药保健资料,有助于科研人员随时展开临床基因研究。

  本报昨天尝试联络执行委员会主席江慧龙医生,可惜他隶属的国大医院方面至今未能给予答复。

基因组研究计划执行委会名单

江慧龙医生 国大医院肿瘤学家顾问医生
任宜¤副教授 国大微生物系讲师
陈发财副教授 中央医院血液学部门主任
黄任祥副教授 肯特岗数码研究院副院长
洪万进教授 分子与生物细胞研究院副院长
林成义副教授 国大医院医学部门顾问医生
科拉塔卡副教授 生物资讯中心

本地科学家:当前急务是解读基因组资料

  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虽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但是基因组资料有如一本“天书”,开发分析基因组资料的资讯科技工具,解读这本生命天书,是科学家的当前急务。

  因此,对本地科学家来说,它只是个深入研究人类基因的开端。在积极层面上,它协助科学家缩短人类基因研究的道路,加速科学家掌握人类生命的奥秘,以便更快地找到改善人类健康和生活素质的方法如疾病治疗和预防。

  消极方面,打开人类生命之书后可能侵犯个人的隐私权,或让雇主和保险公司“歧视”带有不同基因的人,或是让某公司有机会掌握某个基因的专利权而操纵市场。

  但多名受访的本地科学家认为,这些消极影响是可以通过更强的公众教育、舆论压力、完整的法律条文以及国际协议安排等解决的。

  从事分子生物与生物资讯研究10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资讯中心(Bioinformatics Centre)总管陈定炜副教授说,早在4年前,生物资讯中心便开始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分析收集到的人类基因,协助科学家及医生辨别每个基因的作用及功能 。

  陈定炜说:“人类基因组计划在1990年由美国发起,我们于96年才开始投入生物资讯的研究,虽然起步比别人慢,却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国生物资讯中心所开发的基因组大型资料库综合技术走在科研的最前线,在亚太区域居于领先地位。”

人类基因组计划使生物资讯日益重要

  备受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使生物资讯领域显得日益重要。以资讯科技和电脑计算法来从事生物研究是最新的世界趋势,也是21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走向。该中心正在积极开发各种分析基因组技术的资讯科技工具,以协助我国赶上解读人类基因组的科技列车。

  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引起的基因专利权争议时,陈定炜说,各国目前对基因专利权的问题依然相持不下,不过他预见基因专利权的争议日后将获得解决。他认为,这个问题必需在国际的层面,通过协议的签署加以解决。

  肯特岗数码研究院副院长黄任祥副教授说,每种科技的专利权只有20年,但往往首10年仍处于最后阶段的科技研制,真正推出市场赚钱的时间只有10年,因此某一大公司要享受长久的专利是不易的,毕竟生命科学业是非常竞争的行业。

  国大微生物系任宜¤副教授则认为,各国对基因科技专利权的申请应管制得更严厉,必须确定某人或公司对该基因有充分的了解后,才发出专利权。

  此外,他认为,政府加强公众对生命科学和人类基因的认识是好的,这一来,公众就能对各种充斥市场的生命科学传言或新闻,作出更好的判断和决定。

  国立癌症中心医药科学部总监官爱莲医生指出,科学家刚完成的只是人类基因组的“草图”,要取得准确及完整的基因组图谱,估计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她指出,人类的基因组图谱就好像一本没有标点符号的书,里面全是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基因语言。生物资讯专才拥有辨认基因的工具,所以能够成为书本的“编辑”,协助注解基因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

  她透露,其部门一两个月前开始尝试研究整合人类的全部基因,利用有关资讯诊断疾病。另一组医生则负责开发基因晶片,通过基因来研究癌症病变与人们对药物的反应。

  谈到新加坡如何对人类的基因组计划作贡献时,官医生说,新加坡虽小,但拥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病例,能提高很好的研究模式。

  国大生物系副系主任林直明副教授也赞成我国多元的社会结构特色,是有利于多人种的基因研究的。此外,我国多年来与海外建立密切的联系,可加强彼此在人类基因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