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起搏器治病也致病

  老王因晕厥摔破脑门儿入院,查明是由于心跳过慢所致,确诊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了单腔心脏起搏器,高高兴兴出了院。没成
想半月不到就感到头晕、胸闷、气短,越来越难受,只好来了个二进
宫,再次入院。经过各项检查和讨论,医生告诉他这是起搏器综合征,
根源就是这起搏器。
  老王百思不得其解,这起搏器不是治病的吗,怎么又能致病了呢?
正赶上我下夜班,于是,坐下来跟他慢慢聊起来。
  “其实,起搏器综合征早在1969年就已有报道,主要表现为植入
VVI起搏器(心室单腔起搏)的患者在心室起搏时出现明显的不适症
状,如头晕、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冷汗。起初认为这些症状是由
起搏频率不正常所致,以后人们才逐步地认识到,这是由于心室起搏
时心房不能同步,血液动力学不正常所引起。总的来说,起搏器综合
征的发生率约为5%~7%,但如果加上仅有血压降低而没有临床症状
的亚临床型,则发生率可高达20%左右。起搏器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心排血量不足、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和精神系
统反应三个方面,大多为缓慢起病,也可呈急性发作。轻者仅有心悸、
乏力、颈部搏动;症状明显者可有咳嗽、胸闷和胸痛;严重者可表现
为气短、头晕、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精神改变、迷惑甚
至晕厥和肺水肿。”
  老王仍是满脸的不解:“为什么会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呢?”
  “起搏器综合征不适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心室起搏后,心房的
排血功能丧失、心排血量下降和静脉压升高等引起,而房室不同步产
生的其他血液动力学变化、神经体液反射等也参与了这个复杂过程。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还表明,起搏器综合征已不仅仅限于VVI单
腔方式,任何起搏方式下如出现心房和心室收缩分离的均有可能导致
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器也有可能发生起搏器综合征,但只要程控
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室房传导是起搏器综合征诊断的重要参
考依据,比较起搏与窦性心律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心室起搏时收缩压
下降20mmHg以上)也有助于诊断。当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或有正常房室
顺序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即可明确做出诊断。”
  老王急着问我:“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起搏器综合征呢?”
  “要预防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关键是针对不同病人选择适宜起
搏器的类型,并予以合理程控,除非在慢性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否则
尽可能不选用VVI单腔心室起搏方式。”老王想起,当时安起搏器时,
他和老伴犹豫了好几天,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安单腔还是双腔起搏器
(检查发现他的房室传导功能也不太好,而且还有室房逆传),最后
还是考虑经济原因选择了单腔VVI起搏器。
  “国内大城市和发达国家一样,已经很少使用单腔心室起搏方式,
”我说,“它仅应用于不适宜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而一旦诊断为
起搏器综合征,则应改用双心腔起搏器。若实在没有条件升级为双心
腔起搏器时,可试用以下方法:①程控起搏器,减慢VVI起搏频率,
加用频率滞后功能,鼓励更多的窦性心律;②使用提高窦性心律药物;
③用药物阻断室房传导;5对症状顽固的少数病人,若不是一定需要
起搏器,可先将起搏器取出。”老王听我这么一讲,终于想通了,“
升级吧!”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老王的症状迅速好转,一周后顺利拆
线出院。

张海澄  (200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