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万儿童尿床八成父母困扰
孩子失自信专家吁切忌打骂
尿床除了令小孩感到不快及自卑﹐更会影响父母情绪。本港现时约有三至四万名十岁以下儿童患有夜遗尿病症﹐但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因此长期受困扰﹐部分更会打骂子女﹔孩子亦因为尿床变得缺乏自信。
临床心理学家胡美心建议﹐子女面对尿床问题﹐已感到自卑﹑羞愧和不开心﹐父母不应再打骂他们﹐并应尽早让孩子接受适当治疗﹔医护人员医治儿童遗尿问题时﹐亦要注意家长的情绪困扰。女青年会今日开始设有夜遗尿咨询热线服务﹐让市民查询。
尽早让孩子接受治疗
据香港小儿肾科学会界定﹐五岁或以上的儿童﹐每月夜间尿床两次或以上﹐便患有夜遗尿。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就有关问题﹐今年四月进行了一项「香港学龄儿童遗尿研究调查」﹐以电话成功访问了九十五名有夜遗尿子女的家长。受访者子女年龄介于五至十六岁。
男孩患者多女孩两倍
结果发现﹐七成四夜遗尿患者为男孩子﹐比女孩数目超出近两倍。患夜遗尿的孩子﹐每周平均尿床三至四次﹐近一成六更每周七次﹐次数相当频密。
令人关注的是﹐两成以上的家长表示﹐子女的「脾气」﹑「专注力」及「自信心」﹐都因此而表现差劣。
近四成父母打骂子女
此外﹐七成九家长面对子女尿床的问题时﹐觉得压力很大﹐约一成八家长甚至认为自己的子女讨厌﹐三成八家长会因为尿床而打骂子女。受访家长指出﹐这些压力来自「叫子女起床」﹑「换床单」﹑「怕子女被人笑」﹑「家人无帮忙」和「睡不安宁」等。
夜遗尿或因家族遗传
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学系副教授黄永坚表示﹐原发性夜遗尿的成因主要有三﹕
■家族遗传﹔
■名为抗利尿激素的贺尔蒙分泌不足﹐令尿量增加﹔
■膀胱功能容量较小﹐膀胱因而容易盛满尿液。
他又称﹐要医治夜遗尿﹐可利用药物治疗法﹐以及为子女安装遗尿感应器。当尿液接触感应器时﹐便会发声叫醒孩子上厕所﹐令孩子训练到有尿意时﹐便起床上厕所。这种方法的复发率低﹐成功率达七至八成。
治疗+接纳助孩子脱窘
「BB自出世以来﹐每晚都尿床﹐其实替他清理衣物﹑床铺不成问题﹐我倒担心他的自信心会因为尿床受影响﹗」作为夜遗尿孩子的妈妈﹐伍太很怕尿床对儿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伍太的儿子现年八岁﹐早于他三﹑四岁时﹐已发现儿子的尿床问题比同龄儿童严重。伍太认为儿子因而表现得没有自信﹐情绪容易低落﹐跟同学又不合群﹐上学时又因为尿湿裤子被同学讥笑﹐每天总是待最后一刻﹐才愿意上学。
为减少儿子弄湿床褥和被铺﹐伍太购买隔尿垫和睡袋﹐减少尿床带来的麻烦。她认为儿子尿床不会令自己感到尴尬﹐故从来没有因这问题打骂他。
为帮助孩子重拾信心﹐伍太不断寻求医生意见。当儿子半年前进行超声波检查时﹐才发现他的膀胱容量比同龄孩子少一半﹐于是决定让他接受药物治疗﹐并利用「遗尿感应器」﹐改善夜遗尿情况。
她说﹐儿子现在再也没有尿床﹔且接受治疗后﹐变得更有自信和开心﹐亦愿意早一点上学。
另一名家长司徒太太则表示﹐当知道儿子有夜遗尿问题后﹐会有点不开心﹐看见人家的孩子健健康康﹐倒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何会在晚上尿床。
儿童长期尿床影响
对儿童影响
●抗拒社交活动﹐不敢参加任何需在外过夜的活动
●自我形象低落﹐自信心易受挫﹐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脾气暴躁
对家长影响
●长期感到困扰﹐容易责骂孩子或虐打孩子
●易酿成夫妻不和等家庭问题
●产生挫折感﹑感到不好意思甚至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