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香港女子疑吃蚝仔感染霍乱

三日四例霍乱 学者认为﹕非零星爆发

  香港继九八年后再爆发霍乱﹐三日内发现四例香港感染个案。本报获得的消息显示﹐最新公布的三宗个案中﹐一名居住在南区的女子怀疑吃了不洁的蚝仔粥「中招」﹐另有一人则曾在酒楼吃过海鲜。微生物学家认为情况并不寻常﹐相信事件不是偶然的零星爆发。
  继前日证实今年香港第二宗香港霍乱个案﹐乃一名四十岁居住在港岛南区的女子﹐卫生署昨日再证实两宗香港感染个案﹐一名二十一岁居住在青衣的女子﹐及一名居住在港岛东区的男子﹐他们均出现腹泻的病征﹐他们在发病潜伏期间均并未离港﹐故列为香港个案处理。

另一人疑进食海产感染

  除了周二公布的第一名在香港感染霍乱的老妇﹐怀疑吃了隔夜饭「中招」外﹐香港卫生署目前正追查另三名患者进食过何种食物。据了解﹐四十岁的女患者报称进食过蚝仔粥﹐怀疑因此而染病﹐因为蚝仔属高危的双贝类。至于另两宗个案﹐其中一人相信曾进食海产﹐但未知属何种类。
  然而﹐当局在追查上亦遇到困难﹐三名病人在五日的发病潜伏期间﹐先后曾光顾葵青﹑旺角﹑铜锣湾﹑上环和柴湾等地区共二十四间食肆﹐当中有美式酒吧﹑中式酒楼﹑茶餐厅﹑卡拉OK﹑粥店和潮式「打冷店」等。

卡拉OK取咸鱼粒化验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职员连日来四出到该批食肆察看﹐昨日便到过旺角一间中式酒楼和卡拉OK调查﹐当中更要求中式酒楼的员工抽验粪便﹐以及抽取鱼缸的水样本化验。卫生督察并拿走患者当日曾吃用的同类菜式﹐包括凉瓜牛肉﹑鱼香茄子及蚝油生菜。
  该署人员其后再到附近一间卡拉OK调查﹐并带走一批「咸鱼粒」样本化验。卡拉OK经理李先生表示﹐霍乱患者曾在卡拉OK吃过「咸鱼鸡粒炒饭」﹐因此该署带走「咸鱼粒」样本化验。
  三宗个案的病人目前仍在玛嘉烈医院留医﹐情况稳定﹐至于首宗个案的六十一岁老妇﹐现时同在玛嘉烈留医﹐情况严重。另一宗霍乱个案则非香港感染。卫生署发言人强调﹐今次发现的属零星的个案﹐三事主并无在同一食肆进食﹐亦没进食过相同的海产﹐故相信并无关连。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袁国勇教授说﹐「三日四宗霍乱患者没有外游﹐且全是香港感染﹐估计霍乱不是偶然零星爆发﹐有不少机会是由同一种食物﹑同一间食肆或同一个批发商引起。」

海产受污染传播病菌

  他说﹐霍乱菌存在海水内﹐故海产是最易传播病菌的源头。假如有批发商用了受污染的海水饲养鱼﹑虾﹑蟹﹑蚝仔﹐海鲜便会受污染。受污染的海鲜再经零售辗转分销到不同地区﹐经交叉污染而污染了食肆器皿和餐具﹐霍乱潮可由此爆发。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何柏良医生说﹐追寻霍乱的共同源头﹐除了仔细调查病人发病前的进食纪录﹐包括曾吃过何种食物﹑曾到过什么地方进食之外﹐调查人员还可透过细菌基因分析追寻源头。
  他说﹐霍乱并非透过人传人传染﹐主要是食物污染引起。受污染的途径包括食物受海水污染﹐处理食物时不够卫生﹐生熟食物没有分开处理﹐冷盘食物如海蜇﹑八爪鱼等受污染后没有再翻热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