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即睡胃酸反流伤食道
吃本来就是人生乐事,料不到吃后即睡的消夜一族,又或「化悲愤为食量」的朋友,可能忽略了后果──胃酸反流,伤害食道,以至溃疡出血。
万一受胃酸侵蚀的食道细胞起变化,演变成癌症先兆的话,那便不是什么好消息了。不想这样,有的是解决方法。
香港人「嗜吃」人尽皆知,因为「吃是(香港人)生活上好重要(一环)」。怪不得酒店除了午饭与晚餐时段提供自助餐外,近年连下午茶与消夜也不放过。
虽说吃得是福,但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系主任沈祖尧却同时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导致胃酸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原本阻挡胃酸涌上食道的屏障失,胃酸毫无阻隔地流向食道,必然令它伤痕累累﹕充血及出血、溃疡及腐蚀、伤口痊愈结痂又复受损和结痂,最终令食道充满疤痕,愈来愈狭窄。
沈祖尧称,外国因而有病人吞不下食物,医生要用特别方法把食道撑开。威尔斯亲王医院一九九九年至今有约一百五十个胃酸反流新症,其中一半已见不同形式的食道损伤或溃疡。
饮食陋习引发胃酸反流
所以,能不注意各种饮食坏习惯﹖
●饱餐后立即睡觉
日间坐吃还有地心吸力把食物往下留着,但爱消夜或习惯睡前不吃便睡不着的人,食物还未完全「落膈」即上床睡觉,平卧时难保食物及胃酸不会向食道涌。
解决方法﹕睡前两至三小时不吃东西,让食物有充分时间「落膈」,移往小肠继续消化。
●嗜吃甜腻食物
*太肥腻及太甜的,留在胃里的时间较长﹔
*其它如洋、西柚、咖啡、朱古力、酒精及汽水等。沈祖尧说﹕「吃完洋,饮杯咖啡,餐后再含一粒薄荷糖,已是一份perfect recipe of reflux(引起胃酸反流的「完美食谱」)。」像薄荷会放松贲门肌肉这个闸口,让胃酸有机会涌入食道。
解决方法﹕少吃这些食物,便不用操劳和刺激你的胃。
●吃得太饱
沈祖尧比喻说,长期吃得过饱,令胃好象一个泄了气的气球,阻挡胃酸向上涌的贲门(好比气球的口)松弛,结果包不住胃酸。
解决方法﹕中国人七、八分饱的养生之道不无道理,不妨实践。
●肥胖
腹部脂肪较多,吃下东西后所承受的压力也较大,迫使食物及胃酸一起向上涌。
解决方法﹕减肥,也减轻腹部的压力。
●驼背长者
老人脊骨歪斜,令胃部往上移,超出横膈膜发挥阻隔作用的范围。
解决方法﹕只要不过饱便可。
●吸烟
吸烟可能令食道细胞较易受伤,更难抵御上涌的胃酸侵蚀。
解决方法﹕请戒烟。
●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后遗症
胃酸反流病人愈来愈多,其中一个原因与成功消灭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菌令病人的胃发炎,同时能减少胃酸分泌﹔杀去幽菌后,反令胃酸分泌增加,变成胃酸倒流患者。沈祖尧本身也因而患上胃酸反流。
解决方法﹕这种情况引起的胃酸反流只属过渡性质,吃少一点便可解决胃酸上涌的不适。
此外,孕妇腹中胎儿占去相当位置,所造成的压力亦会令胃酸反流。
患者感胸灼嗳气
沈祖尧称,患上胃酸反流的病人,或会有明显征状﹕
*食道受胃的强酸刺激,感到胸口灼热,晚上睡时尤其严重﹔
*喉头感到胃酸﹔
*嗳气﹔
*晚间胃酸上涌刺激唾液分泌,使病人满口都是口水。
此外,上涌的胃酸亦会刺激喉咙、气管或声带,因而令病人咳嗽、哮喘或声嘶,但这些病征较不普遍。
生理关卡失守胃酸反流
人体本来就有种种关卡防止伤害力大的胃酸反流往食道﹕
(1)胃与食道之间的闸口「贲门」,平时关闭,有食物通过时才打开。闸口松懈的话,胃酸便随时涌上。
(2)贲门两旁有横膈膜,必要时夹住贲门,成为第二道闸口。横膈膜萎缩,也就失去守关作用。
(3)胃应在横膈膜之下。如果胃向上移出横膈膜外,便超出了后者的保护范围。
(4)食道不断把碱性的唾液向下送往胃部。万一食道蠕动不正常,亦会患胃酸反流。
病人如果已经改变生活习惯,像不再暴饮暴食,也不吃刺激性食物,却仍不能制止胃酸反流,或需借助药物改善上述部分问题。
严重后果癌前病变
胃酸反流近年引起欧美研究人员注意,皆因它会令食道细胞变质,医学上称为「Barrett食道」,是一种癌前病变。由Barrett食道引致的食道癌病例在欧美各国正在上升,香港也陆续发现这种在十年前根本没有病例的病变,单单威尔斯亲王医院便有两宗个案。
沈祖尧指出,受胃酸侵蚀的食道细胞,不正常地变为像胃或小肠一样的细胞。威院已用一种试验中的激光技术,替病人烧去病变的地方,治疗效果仍在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