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给我一个明白的说法
从去年秋天到今年6月中旬,相继有15位年轻的学子捂着眼睛,
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痛苦地诉
说自己配戴OK镜造成角膜溃疡的经过。这些投诉的孩子分别来自全国
7个省市,最小的11岁,最大的不过22岁。其中有些孩子因角膜严重
感染,不得不承受终生失明的痛苦。
据眼科专家介绍,OK镜是角膜塑型镜的简称,是通过改变角膜的
形成来矫治屈光不正的一种矫正器具。目前,在防治近视、特别是控
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尚无有效方法的情况下,角膜塑型术是一种可
行的、能获得清晰裸眼视力的非手术矫正方法。据报道,目前全国每
年约有两万余人配戴OK镜,其中大多数为学生,由于他们忽视了OK镜
的潜在危害,24%左右的OK镜配戴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症状。
中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王前虎主任向记者介绍说,通过对15位
投诉者情况进行分析,他们发现OK镜的虚假广告是误导孩子走向被伤
害、走向黑暗的第一个“陷阱”。这里不妨让我们看几则关于OK镜的
广告:“无任何毒副作用,不受年龄限制,适应症者有效率100%,1
~2周内就可使600度以下的近视恢复自然视力,3个月后巩固稳定”。
“该方法是近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近视最
先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些OK镜的广告甚至还打出了“彻底告
别近视”的宣传口号。我国《广告法》明文规定:医疗器械广告不得
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而且据了解,这些医院自制的印刷品广告都是
未经当地工商部门批准的。美国一名医生曾撰文指出,一些被美国FD
A勒令关闭的OK镜公司正在把赚钱的计划转移到中国,虚假广告有可
能断送掉中国的OK镜事业。
几乎每位配戴OK镜的消费者,面对的承诺都是一致的:将患者各
项测量数据电传给美国公司,美国公司按数据定制后,用特快专递直
接寄回医院。据王前虎主任介绍,尽管被投诉人说得天花乱坠,却提
供不出进口OK镜的报关单。OK镜的产地来源不明,产品质量如何得到
保证?而且,消费者得到的护理液的包装说明均为外文,即便是国外
产品,按国家规定也应该有中文说明。更可笑的是,有的产品说明看
似外文,而实际上竟是汉语拼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验配OK镜的
医院和经销商,在给消费者出售OK镜时,都不忘让消费者在《OK镜近
视矫正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却不与消费者签订《OK镜使用责任书》
三联单。而《OK镜近视矫正治疗同意书》中并没有告知消费者OK镜只
能暂时起到控制近视的作用,一旦停止使用,仍可能恢复原状。对配
戴OK镜可能导致的伤害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广告中以及医生的推荐
都故意避而不谈。王前虎主任说,这种不平等的合同,严重侵害了消
费者的利益。投诉中,几乎所有孩子的家长都痛心地说:当初配镜时,
哪怕医生告诉我们戴OK镜有万分之一的危险,我也不会让孩子配戴!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中心主任、医学博士谢培英指出:最近
发生的一系列OK镜事故的一个共同点是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
生应该在验配前把OK镜的情况全面客观地向患者介绍清楚。该中心的
梁医生特别对记者说,长期配戴OK镜,可以抑制近视的加深,但如果
验配不当易使角膜缺氧,造成局部抵抗力降低,如果再加上护理不当
就会造成角膜感染、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梁医生说,验配OK镜除
应有常规的眼科检查仪器外,还应具有电脑验光仪、角膜地形图、角
膜内皮镜及前后节超生诊断仪等多种精密仪器设备,还要对患者进行
长期的跟踪检查。科学合理的配戴是根据已用镜片的矫正效果,不定
期地验配更换新镜片,并不是一副镜片戴到底。而且,OK镜的作用是
暂时的、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
在15位投诉者中,有14位是在当地医院验配的OK镜,其中有些医
院连设置眼科的条件都不具备。对此,有专家指出,OK镜应该是在有
条件的医院谨慎地开展,决不能一哄而上。有关部门应该严格规定哪
一级医院、哪一级医生才有资格从事这项工作。据悉,卫生部和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加紧制定有关OK镜的管理办法。
孟晓捷 (2001.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