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妇女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香港大学的研究显示,五十至五十九岁是骨质流失的高峰期。十年光景,可以流失一成或以上的骨质,骨头蛀洞。
骨质流失的过程没痛没痒,骨头在不知不觉变成脆麻花,骨折后才知问题严重,但太迟了﹗
老化、更年期、吸烟、遗传、低钙饮食习惯、运动不足等都是已知的骨质疏松高危因素,香港大学医学院发现,当妇女踏进四十岁,若体重不高于年龄,亦是骨质疏松的高危群,可从以下公式说明﹕
年龄〉体重(kg)=骨质疏松高危群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副教授龚慧慈指出,过去一直相信,身材瘦小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上述方程式让公众更加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警觉。龚慧慈指出,香港每年有超过二千个髋骨骨折个案,医治每一个髋骨骨折病人花费八万五千元,这个费用,还没计算出院后的康复护理。
港人吸钙率远低于标准
香港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教授邓惠琼在九三年开始一项研究,分别在九三和九七年,邀请同一批市民作骨质密度测试,他们在五年间的生活习惯没在太大改变,钙质吸收量亦没有显著增减,结果发现,五十至五十九岁是骨质流失的高峰期,每年平均流失百分之二的骨质。
研究同时计算研究对象每天钙质的吸收量,一九九三年的结果是每人每天平均汲取632.71毫克钙质,而一九九七年间每人每天平均汲取583.96毫克钙质,与美国生组织建议的每日钙质吸收量,相距甚远。
美国卫生组织建议,二十至五十岁的女性,每天汲取一千毫克钙质,五十岁以上(更年期后)的妇女,如服用雌激素的,每天应汲取一千毫克钙质,而没有服用雌激素的妇女,更应汲取一千五百毫克钙质。
65岁作骨质测试
台湾建议妇女踏进更年期,在五十岁应进行一次骨质密度测试,然后每二至三年跟进一次。不过,龚慧慈和邓惠琼均表示,一般情况下,早于五十岁作骨质密度测试,骨质密度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为女士们在五十岁开始,骨质才慢慢流失。龚慧慈表示,根据国际指引,建议妇女于六十五岁作骨质测试,因为髋骨骨折平均年龄为七十岁,过早测试不合乎成本效益﹔不及时诊治,则可能因为骨折并发各种后遗症。
既然知道五十至五十九岁是骨质流失的高峰期,踏进更年期的妇女,应为自己健康多下一点工夫,除了可以考虑补充激素,龚慧慈指出,适当的运动,不单可以减少骨质流失,还可以强化骨骼,增强手脚肌肉的灵活性,以保持平衡,减少因摔倒而导致骨折。
亚洲区骨折可能会增加
前阵子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骨质疏松专家会议中,指出对亚洲妇女而言,骨质密度过低或骨折的高危因素为﹕
■体形瘦小
■以往有骨折病史
■母亲有骨质疏松病史
其它病因包括,钙质摄入量过低、缺乏运动、酗酒和过度吸烟、慢性病(如某些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营养缺乏和药物都可以引致骨质减少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虽然,目前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率,亚洲地区较西方国家为低,但有迹象显示,亚洲区的骨折率会增加,据统计学资料显示,到了二○五○年,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发生在亚洲地区。
预防锦囊
要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可注意以下各点﹕
●日常饮食中多汲取钙质
●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
●适当运动
●减少吸烟、饮酒、咖啡、浓茶及减低摄入过量盐或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