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性变态病因学研究

周正猷(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性变态是指有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它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不包括单纯表现为性欲减退或亢进和性生理功能方面的障碍。性变态分为①性指向障碍。主要有:同性恋、恋物癖、自恋癖、乱伦、恋童癖、恋尸癖、恋老人癖、恋兽癖等;②性偏好障碍。主要有:异装癖、露阴癖、窥阴(淫)癖、摩擦癖、施虐癖、受虐癖、口淫、肛淫、排粪(尿)癖、窒息淫癖、梦幻淫癖;②性身份障碍。主要有:性别交换癖(易性癖)、双性恋等。

  关于各种性变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虽然提出了很多学说,但至今尚不明确。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影响,认为是儿时的遭遇在潜意识中种下的种子;行为学派则强调是后天环境影响,认为是后天学习而来。笔者曾在1988年提出人类性欲和性心理发育要全息重演种系性(发育)进化的历程,任何因素导致发育障碍都可能是日后性变态的基础。

一、性变态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基础

  任何病态或者是任何功能性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的基础。

  霭理士(H.Ellis)在他的“性心理学”一书中就已提出了性变态的遗传基础问题;赫希费尔德(M.Hirschfeld,1868—1935)在25%的性欲倒错中发现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后来人们发现40%性欲倒错者的家人中存在病态或者心理异常;新近人们对同性恋的基因位点的变化和同性恋的脑性别研究正在阐明同性恋有其遗传和生理的基础;睾酮含量与性冲动或者性暴力的关系也早有关注;人们对性变态的其他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日趋深入,愈来愈说明性变态有其自身的遗传或者生理生化基础。

  性变态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患者遗传、生理、心理的基本素质。一项92例恋物癖调查,全部思者都属内向性格,胆小、易紧张者占91.3%,伯与异性交往占85.8%,宽厚老实者占94,5%,表现好的占95.3%。

二、性别谱系和性行为谱系学说

  笔者曾提出把性别分为六种含义的建议:

①基因性别,即标准的男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也可称遗传性别;

②生理性别,标准的男女内外生殖器、性激素和内分泌状态;

③脑性别,指男女性别的脑部结构和功能特点;

④认识(心理)性别,指对自己性身份的认识、认同;

⑤社会(行为)性别,指性角色和性行为的男女性别规范;

⑥性取向性别,指对性对象性别的认识,或性取向的心理定势。

  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六种性别和性行为都呈现连续谱系,呈现分别以标准男性和标准女性为轴的正态(相交)分布(如图所示)。既有不同程度的超男(XYY等)、超女(XXX等),也有两性之间的移行个体,如生理上的真阴阳人和不同程度趋男或者趋女的个体;其他性别的趋中性状态和性行为的趋中性状态者,则有可能就是同性恋或者发展为其他性变态。由于性别发育的谱系规律,性行为必然也呈现谱系现象。

  性别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性行为也就自然会呈现谱系现象。人们只知道男女结合天经地义,雌雄交配、男女媾合自然成了性文化的主流,而实际上还存在同性恋和各种性(变态)行为的亚文化群体。

  性别和性行为的谱系现象是生物在发展进化中遵循各种自然规律,如生物遗传的孟德尔规律和其他分离组合规律、生物发生律和其他的生物发展规律的结果。

  笔者还充分认识到,生物群体还普遍存在自限的机制。例如生物体内的细胞凋亡、个体的衰老死亡、群体自杀(北极旅鼠以自杀控制种群数量)、个体自杀(已发现自杀者有基因改变)、个体体型控制、生育率和性别控制(灾害生育率上升、战争时的男孩增加等)、智能限制等均体现了生命和生物的自限机制。

  同性恋和性变态同样可理解为是人类的一种自限。因为同性恋和性变态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为了使不规范个体不至于大量繁衍,于是让他们离开正常男女交媾的生殖轨道,而进入繁衍的盲端。

三、重演发育障碍学说

  Erikson曾认为,人的心理发育象胚胎发育一样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可分为八个阶段,依次进行。笔者基于生物重演律,认为人类的心理发育、智力和行为的发展也和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过程的发育一样,要全息重演种系发生的过程。性欲、性心理发育同样要经历从“无性”到“有性”、从底级到高级,从动物到人类的种系发生的全息过程。作者于1988年提出人类性欲和性心理重演发育的理论,为解释性变态发生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人类个体最初也可以视为雌(卵子)雄(精于)同体(受精卵),以后向哪一性别发育则取决于内(Y染色体或SRY因子)外(主要是性激素环境)因素。常由于内外因素的矛盾使发育出现偏异,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

  人类性欲和性心理重演发育理论提出人类性欲和性心理发育要经历皮肤依恋期、口(鼻)腔依恋期、肛门(尿道)依恋期、恋父母期、同性依恋期、性器依恋期和性心理成熟期才最后发育完全。

  事实上,在人类的两性交往中抚摸、拥抱和肤体的亲密接触,接吻、口一肤体、口一生殖器和其他口(鼻)腔接触形式,肛门和尿道在性行为中的充分运用,各期性心理在成人性活动中的指导作用等,无处不体现着人类性欲和性心理重演发育的历程。脊髓病变或其他残疾人,由于骨盆的感觉缺失,口腔和乳房对性刺激的敏感性则大为增加,性高潮时口唇的快感可增加到平时的两倍以上,乳房和乳头明显增大和充血,有一例女病人脊瘫六个月以后就可以通过接吻和抚摸乳房而达到完整的性高潮。说明性器欲的主导地位没有形成(发育障碍),或者形成后又丧失(疾病、外伤等),其它性欲表现相对增强,从而迫使性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不仅是上述重演发育历程的又一个证明,而且也说明人类性欲和性心理发育与人体组织结构的重演发育过程一样会出现停滞(“固着”)、畸形(变异)和返祖(“倒退”)等现象。

  身处皮肤依恋期的儿童,以肤体的接触(搂抱、抚摸、依偎等)获取皮肤欲的满足作为主要形式,此期发育的异常,会导致日后对肤体接触的过分追求。

  在口(鼻)腔依恋期,由于皮肤欲已得到正常发育,而口(鼻)腔区域的快感则逐渐上升为主要地位,吮吸需要变得更为强烈,此期的发育障碍,除肤体接触需要外,口(鼻)腔需要也很突出,日后不仅接吻的性感十分强烈,进而会发生咂阳、口淫、口一生殖器(阴道)交接等特殊性行为。

  进入肛门、尿道依恋期,由于皮肤和口(鼻)腔得以正常发育,并向肛门、尿道区域转移,孩子对肛门、尿道、大便、小便过程,对自身的排泄物等发生兴趣。如果在此阶段发生问题,日后除追求皮肤欲、口(鼻)腔欲的满足形式外,对肛门、尿道的需要显得很为突出,可具体表现为肛门淫、尿道淫(自淫形式更多)和排粪、排尿淫等。

  心理学家施太伦W.Stern说过,六岁左右儿童的心理发育相当于哺乳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此期容易发生恋父(母)情结,若性心理发展停滞于此期,成人后则仍具有“乱伦”的动物性心理特点。

  恋父母情结发育不成熟,或者是对同性父母的依恋,日后可能发展成为同性恋,恋父母情结的深化和发展,既为日后情感转移带来困难,也常常成为乱伦的情感基础。同性依恋期的孩子,若出现异性依恋,或者同性依恋期延长,不能适时把恋情转向异性,都可能发展成同性恋、双性恋和易性恋。

  性欲的发育最后进入性器依恋期,逐渐形成性器欲的主导地位,男性以阴茎,女性以阴蒂和阴道为性快感的主要来源。完整的性欲既有拥抱、扶摸等肤体接触的快感,以及肛门、尿道、会阴区的参与,更高度集中地体现在性器交接(刺激)的过程之中。如果性器欲发育不够完全,没有形成主导地位,则前期的各期性欲均可较强,从而为口淫、肛淫、摩擦淫等癖好的形成打下基础。

  性心理的发育还要有最后的成熟阶段,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规范和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约束,形成现代社会文明的性观念。也就是性的社会教化过程,此期教育的失误,也是性变态发生的根源。

四、愉悦中枢和愉悦追求

  研究认为人脑的边缘系统内有所谓的愉悦中枢。主要是隔区、内侧前脑束、下丘脑外侧核和腹内侧核,还有一些区域也有愉悦中枢的刺激,会产生愉悦感受。愉悦中枢不仅对决定生活的行为和动机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对学习和记忆影响极大。海马在感觉的传递和记忆功能中起着巨大作用,大脑皮层接到感觉信息后会立即引起海马兴奋,并传到其它边缘系统,刺激海马可引起狂怒和性亢进等反应。

  研究已证明,人类至少有五种活动与内啡呔有关。吗啡(鸦片)的应用、酒精、食物、运动以及情爱和性交合等。事实上,人类还有其他的很多活动,例如听音乐、跳舞、赌博、吸烟以及其它个人爱好的活动,或者是长期从事的活动等均可能激起愉悦中枢或愉悦系统的兴奋,而带来愉悦感受。愉悦体验的反复出现又强化了个体对相应刺激的渴求。性高潮是人最高的愉悦状态,性刺激可以激活内啡吠系统或愉悦中枢,从而产生愉悦感受。

  即便是与愉悦无关的信息,甚至是引起非愉悦(痛苦、耻辱等)感受的信息,若偶尔与愉悦或者性快感体验并存,或者经历多次无关的重复,可形成导致愉悦或性快感体验的条件反射,每当这些无关刺激传入时,也可引起愉悦体验或性快感满足。

  这可能是海马传导通路的变化(病变、发育等因素),或者是某些痛苦信息传导介质的结构与某些内啡吠受体结构的变化相契合,会使非愉悦信息产生愉悦的效果。

  2岁左右即开始以夹腿获得性高潮样愉悦体验的人,至婚后的许多年仍以夹腿为性欲满足的主要形式,手淫性感强烈的人,婚后手淫仍可能是其主要性行为。视听、嗅味、触痛、温凉等各种感觉信息都参与了愉悦(性)构成,所谓“男人靠手、眼去爱,女人靠身体、耳朵去爱”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些感觉渠道因某些原因变成愉悦(性)的主渠道时,相应的性变态(如窥阴(淫)癖、秽语淫癖等)也就自然产生了。

  分娩时强大的宫缩、巨大的挤压,头颅和躯体都可以变形,胎儿自然少不了痛苦感受。但同时肤体与母亲产道又发生强烈摩擦,而产生快感,此时快感与痛苦的同时体验则有可能建立起某种联系,进而成为日后受虐淫的根源。

  有人认为发现孩子手淫时打孩子,或者经常体罚孩子靠近生殖器的区域(臀部),会使疼痛感与快感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亦可能发展为受虐淫等性变态。在人类的性行为中轻微恋痛是普遍存在的,在性行为中受痛和施痛可使他们产生咬人和抓人的举动,用以表达极度的兴奋和亢进。

  更明确的例子可能要算窒息淫(旧称性窒息死),胎儿在宫内已有窒息体验,在产程中,尤其是在难产中窒息状态更是经常发生。在他们经受缺氧的体验同时又体验强烈的皮肤快感,此时的窒息体验常常为快感体验所吞没或者转而成为快感体验的附加成分,或者更为强化快感体验,使缺氧成为体验快感的必不可少的强化条件,从而导致日后窒息淫癖。

  羞辱的信息(刺激)则是一种心理感受,若与愉悦感同时存在,则可能导致日后的受虐淫癖中的受辱淫癖。

五、儿童早期性教育的失误

  研究认为妊娠六个月以后的胎儿已经具有记忆能力,宫内环境给予胎儿的各种刺激有可能在胎儿大脑里留下痕迹(记忆),并随着胎龄的增长这种记忆越来越丰富。分娩时,肤体刺激、缺氧刺激、疼痛刺激等均十分强烈,记忆也就更加深刻。这些记忆虽然都属潜意识范畴,但它们对人的影响却是很深远,甚至于影响到他的一生。所以宫内良好的发育环境,适宜的刺激,产程的顺利和强烈的皮肤快感的体验是决定成人后性欲和性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宫内环境的不适宜,产程体验的异常,尤其是难产、窒息等不寻常的体验经历也是导致成人后性变态的重要原因。

  在影响儿童性欲性心理发育的后天因素中尤以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儿童性欲和性心理各时期的发育,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完成。我国多数家庭是相对封闭的独立生活单元,家庭的各项环境要素,尤其是文化结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观念、角色行为、养育态度、养育方式和养育条件,对孩子的性生理和性欲、性心理发育、性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父母的性观念,有意无意的性举止会在儿童心理上留下痕迹,影响到成年时代。由于父母不正确的性期待和性行为的示范作用对孩子性心理定势形成的影响,会引起儿童性别认同异性化,他们对异性的趋力下降,容易发生异性癖。南京94例恋物癖调查发现,患者家庭不健全的(单亲)占52%,慈母严父型占52%,溺爱型占45.6%。92例均缺乏早期教育,儿童期对异性物品有神秘感占94.3%,青春期常有性幻想的占98.4%,有手淫习惯的占100%。

  据调查男性异性癖的母亲常呈两性人格,抑郁性精神状态,对孩子溺爱,经常拥抱孩子不离,父亲在外地或经常不在家,孩子自幼常跟女孩一起玩,逐渐形成精神上的女性性别;女孩的环境则相反,结果形成精神上的男性性别。

  家庭中受父亲的影响少,或者是父亲在家形象软弱无力的所谓“阴盛阳衰”的家庭,会引起男孩的性发育迟缓,若再遭到母亲的冷遇等,就可能导致某些孩子的性虐待狂行为。

  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深化和发展,不仅影响孩子成年后把性爱顺利地过渡到非亲属的异性身上去,从而有碍于恋爱、结婚和组织正常家庭生活,或者促使他(她)寻找母型的妻子和父型的丈夫,而且会促成乱伦或发展成为异性癖等性变态。

  易装癖和恋物癖亦可始于偶然,多数在儿童或少年早期开始,在日后的漫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使其得以反复操作的机会,便逐渐培养成一种兴趣和嗜好,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

  由于社会道德文化因素影响,使少年儿童最初的性器欲过分压抑,使性欲改向发泄,从而促进了异常性行为方式的出现。

  在早期的性别教育中,错误的性别角色规范教育与异性癖、异装癖有明显相关性,对异性的厌恶教育,对性器官、性行为的肮脏、羞耻的教育,仇视、戒备异性的教育等,都与性洁癖以及其他性变态的发生关系密切。

  在儿童性欲和性心理发育的过程中,成人为孩子提供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太强或者太弱都会导致发育的偏异,进而促进性变态的发生。例如,对各期性欲刺激过度,使各期性欲发育过度,总体性欲水平过高,有可能发展成为色情狂;早期的色情刺激,早期过度手淫或早期的性交体验,都可能促使性欲的高水平发育,容易导致少年性罪错的发生,也容易引起成年后的性紊乱。

  钟友彬(1991)报道,33例性变态中28例可回忆起3一11岁之间的性经历;15例在5—8岁时有与同龄男女儿童互玩互看,互相触摸外阴部取乐的经历;5例幼时与母亲、姐姐等同床睡觉,并抚摸她们身体取乐或者他们的阴茎被异性家人嬉戏玩弄的经历;其余8例虽没有明确的和异性亲密接触或者性游戏的经历,但他们自3、4岁能记事起对异性的鞋袜、赤脚等有特殊兴趣,或有偷看女人入厕、裸浴等经历。无疑他们这些产生快感的幼年性经历与日后的性变态的发生密切相关。

  不正确的性生物学知识教育,不同社会的性伦理、道德和性社会学知识教育,也会导致各种性问题,促成各种性变态的发生。

六、体验回归和性变态发生

  笔者基于记忆的基本原理提出体验识记和体验回归的概念。在人的经历中,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既有具体事实表象,又有知觉、感觉和深层次体验的多维信息的识记过程称体验识记;当人们回忆这段往事时,整个人会完全或者部分忘记自己的现实状态,完全或部分回归到旧时的体验之中,这些忆象和体验同时再现的过程,称为体验回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多维记忆的再现。

  儿童在很小的年龄,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识记、存储、回索、视觉记忆系统,但也会有以往事件在眼前重演感觉。例如有些受性虐待的孩子,当时还不明事理,但他们仍然可以将自己的心像如同放电影一样画出来,把他们生活中“最晦涩的一段”表达出来。在行为方面,孩子在遭受创伤时年龄还不到12个月,以后仍能出现当时行为的再现,此年龄孩子虽无语言记忆,但他们可以根据经历事件所产生的感受来加以表现。童年精神创伤的幸存者,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身体反应是以往某一事件和思想的重现。

  行为再现有时十分频繁,以至于使之成为明显的人格特质。有些成年期人格障碍及躯体疾病并归咎于斯,即使恶梦般经历被伪装起来,并在意识之中消失,行为再现也可以在创伤性儿童身上持续存在。

  与创伤性体验相应的是快乐、愉悦体验,尤其是类似性高潮的情感体验也会留下深深的印迹,同样也会不时地“回闪”或者重现。若说成是一种回归,似乎更形象、更完满。当一个人完满地回归到口欲满足的需要和兴奋之中,他会完全回到吮奶的的狂情之中,于是恋乳(恋物癖),于是贪吃(神经性贪吃症),于是口交、舌淫(口淫癖);当他(她)幼小的时候,肛门、尿道第一次被物体碰触并有快感体验,于是此行为的再现在日后的生活中自然会十分频繁,愈演愈烈。

  第一次性梦中体验了快感,看到父母在性生活或者看见异性父母外生殖器,于是回归到性梦快感的体验中,以后又有更多机会以此等相关刺激因素促进了快感体验的回归,于是发展为窥阴(淫)癖;与老人相伴的孩子,许多重大的快乐体验可能来源于老人的爱抚,于是老人的爱抚和温暖自然更为需要,老人是异性发展为恋老人癖,老人是同性则为恋老人同性恋。

  夹腿、手淫和有快感的各种刺激,或者产生这些刺激的工具(异性同性衣物、淫秽语言和其他任何事物)都可能与“性高潮”体验的回归有因果关系,而代替性体验刺激或与性刺激并存。

  梦中与鬼相交(鬼交),或与狐和其它动物精灵相交等,可能由恋尸或恋兽而引导出梦中的体验;沉缅于梦交性高潮体验或者白日梦、幻想中的性愉悦体验者,则是梦幻淫癖患者。

七、第三心理状态中的性变态行为

  据国内94例“恋物癖”的调查发现:96%的患者对异性的乳房、生殖器无性反应或反应轻微,lOO%思者对所恋物品反映强烈: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阴茎勃起。患者恋物行为的发作难以控制,他们会有紧张焦虑性冲动,不顾一切甚至当着别人的面去“窃取”所恋物品,事后都后悔、自责。有些患者为防止再犯,暗自采取各种措施,如写决心书、刺伤自己等,但往往仍不能自控。恋物行为发作前情绪低沉,焦虑不安者占95.7%,发作中有难以控制的冲动伴紧张性兴奋者100%,发作后后悔、自责、担心者100%。

  另一研究是对露阴癖行为的观察,患者在进入实验现场情境中,表现刻板、缓慢、重复等与原始动作交替出现,意识大部分处于狭窄或朦胧状态,思维迟钝、粘滞,表情淡漠、呆板。其中一例在每日特定时间出现难以自控的焦虑紧张和露阴发作,对象不分男女;多数有性兴奋者表现紧张性冲动,呈恐怖性紧张状态;个别患者呈现短暂失神发作伴有勃起;所有患者在发病初期控制、判断、内省力丧失,发作后多不能客观描述发作期感受及过程。

  笔者细访性变态者逾30例,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是“不知不觉那种感觉就来了,一股冲动,一股力量,鬼使神差,糊里糊涂就那样做了,做了很满足,若不做就很难过、焦躁不安,坐卧不宁,但事后无限自责、后悔,反复下决心,以后不再犯,可到时候脑子昏昏沌沌,什么决心、誓言忘得一干二净……”

  笔者把人的意识分为清晰、平静、抑制三大时相,并细分为十二个亚相。人处于意识清晰态,自我意识清晰,自控能力完整;人处于意识抑制态,进入睡眠状态,除梦魇,梦游等睡眠障碍,已无行动能力,只有意识膜胧,控制力薄弱,似睡非睡状态时(意静态),才会做出那些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理解的事情来。意静态也称第三心理状态,是人的兴奋(清醒)和抑制睡眠的一个移行状态。此时态中超我(理性)的控制能力薄弱,本我的欲望或者能量冲破自我的闸门,而主宰个体的行为。在意识清晰时能控制的性变态行为在意静态时则能肆意表达。但在理智恢复以后,又对此不规范行为批评指责,周而复始,表现自我人格的一种不协调,自我矛盾,自我焦虑,而陷入自我痛苦中。人越是焦虑和痛苦,越是需要发泄,寻求低级欲望的满足,于是变态行为越多发生。所以调查认为55%以上的性变态行为发作的诱因是有挫折感存在。挫折之中之后,人对快意的追求更为迫切,本我中许多强大的需求于是升腾,与性高潮体验相关的刺激尤其是体验最高的那些刺激方式大受欢迎,于是性变态行为便频繁再现(回归)。

八、可能存在病理基础

  一项150例恋物癖、露阴癖患者情况调查,发现15例有脑器质性改变占9.7%,其中恋物癖占8.3%,露阴癖占13%。主要是脑电图异常,其中8例常规脑电图正常,加做喋骨电极或美解眠试验显示异常改变,有异常快波5人,发作性高幅异常快波1人,局限性高波、Q波5人,显示有14周/秒和6周/秒的阳性棘波4人。

  既往史中,有产伤3人,3岁前颅外伤2人,早产1人,先天脑发育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1人,脑炎2人,化脑1人,梦游症2人,XXY染色体异常!人,另2例情况不祥。

  根据Medonickl988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对难产婴儿做了大量的长期追踪研究,认为暴力与性犯罪行为在围产期有脑损害,其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体症一般不明显,而在幼儿及儿童期脑损害可有神经系统体征及行为障碍表现。一般认为脑部病变与额叶、杏仁核、复核、犁状皮质及边缘系统的皮层下其它局部病变有关。

  大脑颞叶、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及与海马相关区域的病变会影响人的记忆功能,尤其是对忆象再现和体验回归控制系统的完整性的破坏,导致人对记忆库的控制和思维的有序调节失灵,出现体验回归和本能的紊乱而出现变态行为。临床工作中也明确发现,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病理过程中,常发生或者伴有相应的性变态行为,或者是因为大脑意识控制能力的失去(削弱),或者记忆体验回归有序机制的破坏,或者是病理联系的建立等等不同的病理机制,导致了各类性变态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性变态可以是在人类性欲、性心理重演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停滞(“固着”)、返祖、变异或其它障碍,随年龄增长直至成年后仍主要以幼年的性行为方式获得性高潮体验的一类模式。性变态也可以是在成年以前(尤其是童年)的整个生活中,由非性交的行为或者不是以异性交媾感觉信息为主要因素而诱导产生性高潮的体验,在中枢神经系统留下深刻忆迹,在日后遭遇挫折,或滞留第三心理状态,或者遭遇某些病理过程而破坏了正常记忆再现或体验回归(回闪)的有序机制;上述非性交的变异性高潮体验反复回闪,体验的回归,变异行为的复出,从而表现为性变态。“偏常性高潮体验”和现实感受之间的“体验隧道”形成时,人们便会出现持续的性变态行为和性高潮体验的状态。正是由于性变态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印迹基础,或同时伴有体验回归或记忆的有序过程中破坏的病理改变,所以临床治疗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