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管用吗
治疗发热病人,医学教科书上居于首位的方法都是物理降温。物
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冰敷、酒精擦浴等。但这些方法既无明显降
温效果又多不适,尤其是婴幼儿治疗更是弊多利少,不宜提倡。
研究证明,传统的物理降温不能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却会影
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违反热调定的生理机制。冰敷
是将冰袋放在额上进行降温,它虽然可达到降低体温,保护脑细胞的
目的,但由于寒冷的刺激,反而会加重低氧血症,因而容易导致肺出
血,还可诱发婴幼儿惊厥。酒精擦浴是用75%的酒精在皮肤上挥发带
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然而,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
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而且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
下血管丰富,发烧后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身体对酒精的耐受
性低,酒精容易被吸收而引起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需要降温时,只有应用药物来降低下丘脑
体温调定点来降温,才是符合热调节生理机理的有效降温措施。一般
肛温在39℃以上时,可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物如扑热息痛、阿斯匹林、
布洛芬等,多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只有在体温高于41℃的紧急情况下
急需迅速降低体温时,温水擦浴才可以作为一个退热的辅助措施使用。
杜长明 (2000.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