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holine007.gif (8163 字节)
肌肉长出新血管
———太和医院“基因搭桥”成功
梁时荣  张炳华

  科技日报讯医生在血栓患者身上注入血管生成基因,使其体内肌肉又长出新血管,实现“基因搭桥”的医疗技术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首次运用临床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取得了新突破。

  患者王根昌,河南许昌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8月初其大腿因血栓突然痛疼难忍,今年9月,他在十堰工作的儿子将其衣被送到太和医院治疗。经造影证实,由于患者右侧骼外动脉从根部完全堵死,无法实施介入治疗,太和医院专家决定实施我国首例“基因搭桥”治疗。在确诊患者没有肿瘤疾病之后,9月30日,医生在患者大腿内侧肌肉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月7日,患者腿痛减弱,能下床行走,10月30日出院,如今每日在家可独立行走半小时。

  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张群林介绍:“基因搭桥”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分裂原,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或增殖,这是血管生成的必要前提。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这一“弹头”还需“火箭”运载,研究人员又从人、鸡和兔等蛋白中提取出真核基因表达载体,它可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得到高水平表达,起到“加速器”作用。将此基因注射进患者闭塞的血管周围肌肉,可生成密如织网的细小血管,替代闭塞的血管承担供血功能,实现血液循环。

  成立于1997年的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是湖北省“九五”建设重点学科之一,共有3名博士和6名硕士,“基因搭桥”是该所主攻的一个科研课题,之前他们已多次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成功的实验。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的“头号敌人”,人类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达54%,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血管闭塞,解决血管再通,就可能解决心脑血管疾病致残问题,目前只有3种医疗技术可重建缺血器官的血液供应,即: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搭桥”。而“基因搭桥”为这类疾病提供了又一新的治疗途径。这一技术适用于人体心、脑等各个部位和器官的血管疾病治疗,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研究所王家宁博士介绍:“基因搭桥”在我国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太和医院首次运用于临床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获得新突破,此项技术国内尚未见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