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香港报刊评介2000香港公共卫生事业

自强为本健康伴我


劳永乐回顾医界二千

【明报专讯】编者按﹕二千年﹐对于医疗界来说﹐尽管未算多事之年﹐也有几番风雨。趁这一年终结﹐健康版特邀医学界立法会议员劳永乐医生﹐与我们回顾二千年医疗界大事。
  过去一年﹐香港医学界相当「热闹」。既有接连的选举﹐包括医学组织及立法会议席换届﹐结果都由一代新人接棒﹔而「六二五」医生千人静坐抗议﹐那白袍人海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寄望未来医疗业界毋须以抗争形式争取应有的权益﹐而是藉同业的团结﹐竭尽所能﹐突出医生应有的尊严和形象﹐获得公众认同﹐带领社会认清医疗服务的事实和问题。

医护改革换来失望

  全港市民翘首以待的医护改革咨询文件﹐为本年医学界大事画上句号﹐但它没有给市民添暖意﹐反而提出「劳民伤财」﹑收效成疑的建议。
  这份题为《你我齐参与﹐健康伴我行》的绿皮书﹐建议设立「颐康保障户口」﹐可是二十五年的百分之一至二供款额﹐能否维持六十五岁后的医疗开支﹖大抵不用经济学者分析也心中有数﹐只是在经济不景下再打市民口袋的主意﹐究竟是有关当局愚昧﹐还是志不在此﹖所谓「改革」﹐会否最终只为医管局开发资源﹐使公共医疗继续膨胀﹐进而垄断整个医疗市场﹐禠夺病人和医生的选择﹐使香港走上医疗一体化的「死路」﹖大家且拭目以待。

改朝换代新人辈出

  今年医学界新人辈出﹐由立法会﹑医学会﹑医委会以至医学专科学院﹐都以一代新人换旧人。九月立法会选举﹐不管是业界本身或功能组别﹐竞争之烈是历年之冠﹐有四位「新人」出来角逐﹐可见界内有不少人愿意出来为医学界做事﹐打破过去医生政治冷感的宿命。
  在立法会选举前﹐香港医学会亦正值换届﹐今年有两组医生组成内阁竞逐﹐投票人数高达二千二百人﹐破历年纪录﹐可见医学会会员参与会务日见积极﹐并透过投票来表达意愿。随后的医委会会董选举及医学专科学院等竞逐也不遑多让﹐同业之积极参与﹐总算为医学界增添新气象。

六二五静坐显医界团结

  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于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发起近年罕见的医生静坐抗议﹐作为对当局一意孤行推出「二级问责制」的集体意见表达﹐并且获得多个医学团体的声援和支持。尽管当局没有理会医生的诉求﹐最后还是如期执行政策﹐但医学界表现出的团结和互助﹐令人鼓舞。
  其实今次行动相当温和﹐参与静坐的全是休班医生﹐该会多次嘱咐当值医生不要请假出席﹐以免影响医院人手﹐可见这群公共医生是经过深思熟虑﹐没有利用病人利益作为与管理层讨价还价的筹码﹐表现出最高的专业精神。
  今次静坐事件让公共医生向社会陈明一个清晰的信息﹕希望真正改善公共医疗制度﹐让他们能够履行医生应有的专业责任。在目前千疮百孔的医疗体制下﹐难以再承担应有的专业责任和精神﹐若不正视﹐可能引发整个公共医疗制度的崩溃﹐病人利益首当其冲﹐那便为时已晚。

自我保健造福社会

  保持民众健康并不能单靠提供医疗服务。医者治病之时﹐病者已染病﹐医生只能「事后补救」。
  以癌病为例﹐医生着重高科技治疗﹐但代价高昂﹐成效亦未必显著。然而﹐若决策者在制订及推行政策上能加上「健康」考虑﹐如改善空气﹑食水质素﹐确保食物安全﹑加强工业安全﹐以及充分支持控烟工作﹐对付癌症上会比「事后补救」更奏效。
  又如酗酒的遗害﹐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或影响智能﹐醉酒驾驶致伤亡更常有发生。可是﹐悲剧依然不断发生。对于伤病者﹐医者只能以有限的医学技术作事后补救﹐抢救伤者或展开漫长的治疗旅程﹐但亦未必可令病人真正痊愈﹐回复原貌。
  酗酒之害﹐突出个人在「健康」的责任﹐履行这责任不仅保障本身的健康﹐亦是对群体健康的承担。
  「预防胜治疗」虽是老生常谈﹐却是金科玉律。若医疗服务提供者与市民能眼于最基础的公共卫生﹐注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持之以恒地信守健康之道﹐相信可以免却许多悲剧的发生﹐既减轻个人以至整体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更可提高社会生产力。
  有人以为扩大医院服务﹐只单从医管局角度考虑﹐便可主宰民众健康﹐这只是个别医者的自大和浅见。作为对健康有充分醒觉﹑充分承担的民众﹐可齐声说﹕「不﹗」

结语强化公共卫生

  对于香港长远的医疗发展﹐笔者最期盼有关当局将来能够放更多医疗资源在公共卫生上﹐例如为香港人健康进行详细评估﹐收集数据﹐从而制订理性的医疗政策﹐并以同一机制监察政策成效﹐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反之﹐目前以医院为主导的医疗﹐不过是事后「高成本」而未必收效的补救措施﹐对市民健康保障流于片面。
  此外﹐对习医学者来说﹐多年来一直接受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训练﹐面对未来医疗服务的变化﹐我们应以专业角度考虑问题﹐千万不可加入政治或民族大义等考虑因素﹐否则可能坏了好事﹐适得其反。
  最后﹐祝愿医疗业界能够开放胸怀﹐团结自强﹔市民自爱自助﹐珍惜健康。那么﹐香港才会「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