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离子注入使人工心脏瓣膜表面改性

瓣膜材料“升级”有望

 健康报讯(王雪飞)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资助下,西南交通
大学的黄楠教授等经8年努力,在国际上第一个实现了等离子体浸没
离子注入对人工心脏瓣膜的表面改性,并获得了3个月动物体内埋植
后表面改性的人工心脏瓣膜表面基本无血栓形成的重要进展。
  人工心脏瓣膜诞生近30年来,至今已在世界上应用逾千万例,但
到目前为止,由于人工心脏瓣膜的抗凝血性能不足,术后致命的高发
性并发症,成为国际上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自80年代初热解碳材料
应用于临床,至今仍未被抗凝血性能更优的材料替代,被国内外学者
称为难以逾越的极限。
  黄楠教授于1992年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用离子束方法合成
Ti-O薄膜对人工心脏瓣膜表面进行改性的研究申请。迄今为止,黄
楠等先后在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逐步发现了TiO2-x薄膜、
Ta、Nb、X掺杂的TiO2薄膜(X为某种元素)等一系列具有n型半导体
特征的Ti-O薄膜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并且逐步实现了用离子束方法
对人工心脏瓣膜表面改性的两步发展战略,即首先采用有视线性限制
的离子束增强沉积等方法验证所提出的材料的性能,再采用90年代末
最先进的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实现对人工心脏瓣膜的均匀表面改性。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研究出的新型薄膜材料具有比热解碳
显著优越的抗凝血性能和高的力学性能,可望发展出具有我国独立知
识产权的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这项研究目前已发表文章约60余
篇,申请4项发明专利,并已获得国家“973”、“863”等重大项目
经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