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儿童腹痛 切莫小视

  腹痛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肚子疼的
经历,只是症状有轻有重,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海军总医院儿科在今
年为腹痛患儿专设了腹痛门诊,主持这个门诊的丁晓萍副主任医师在
暑期还为患儿及家长开设了“儿童反复腹痛”的专题讲座。
  丁晓萍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腹痛分为内科性腹痛及外科性腹痛,
其中绝大部分是内科性腹痛,一般不是很急;而少数属于外科急腹症,
需要紧急处理。腹痛大体分为绞痛、钝痛和放射痛三种形式:由管状
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
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腹腔内器官炎性肿胀时包膜受牵扯引起,如肝、
肾及腹膜等发生炎症时,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放射痛则表现为内脏
疼痛通过植物神经沿着相应的脊神经反射至相应部位,如肝胆病的疼
痛有时可放射到右肩等。
  哪些腹痛可能是外科急腹症,需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呢?丁晓萍说,
对阵发性腹痛同时存在固定位置、范围和程度的局限性腹部压痛及紧
张的患儿,腹部绞痛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的患儿,腹痛持续2-3小时,
同时存在全腹压痛的患儿,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耽误,立
即送孩子到医院诊治。
  内科性腹痛最常见的是再发性腹痛和慢性胃炎。
  再发性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其反复发作、长期
持续,常规治疗经常得不到理想疗效,使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生
活受到影响。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再发性腹痛占腹痛患儿的50%以
上,以5-15岁儿童多见,女孩发病多于男孩,比例约为5∶3。再发
性腹痛的患儿中有5%可能有器质性疾病,而功能异常者占85%,心
理问题占10%。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植物神经失调,内脏感觉
高度敏感,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打击、焦虑、忧郁
症、学校恐怖症等等。这类腹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是痉挛性或
绞痛性的,多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它部位;可每日、每周、每月发
作,或数月发作一次,每次发作不超过1-3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
以晨起多见,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但少有在夜间疼痛而影响
睡眠;发作时可伴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如呕吐、心悸、头痛、出
汗等,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及再发性呕吐。丁晓萍提醒家
长,如果经医生检查确诊为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患儿,首先要消除顾
虑。在孩子腹痛发作时,让其平卧,腹部放置热水袋或顺时针方向轻
揉腹部,大多经排气后腹痛可缓解。如经这些处理后,腹痛仍较剧烈
应给予解痉剂、促胃肠动力剂、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等。功能性再发
性腹痛的患儿有3/1在5年内症状可解除,25%至30%的患儿症状可
持续到成人期。
  小儿慢性胃炎也是儿科常见病,其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或脐
周反复疼痛,往往伴有呕吐、饱胀、恶心、食欲不振,严重时影响活
动及睡眠;多在饭后感到不适,进食不多但觉过饱,常因冷食、硬食、
辛辣或其它刺激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以上症状给予抗酸剂及
解痉剂不易缓解;合并胃黏膜糜烂时,可反复少量出血;小婴儿还可
以表现为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
  小儿胃炎的病因很多,但80%以上是由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
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且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
切相关,还与胃癌及胃肿瘤的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
幽门螺旋杆菌是第一致癌因子。幽门螺旋杆菌多在幼年时感染,一旦
感染将带菌几十年,自然根除率极低。其次小儿慢性胃炎与胃肠功能
失调、营养因素也有密切关系,食物中的维生素A和C的增加与慢性胃
炎的减少有联系,而偏食儿童维生素C、E、铁、钙等元素摄入不足,
是致病的另一因素。
  小儿慢性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丁晓萍认为,对小儿慢性胃炎
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患
儿营养摄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营养失调。根据患儿的年
龄、生活习惯安排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饮
料等。目前,药物治疗慢性胃炎首先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以
近两年兴起的“短疗程三联疗法”为主,如服用一周的克拉霉素、阿
莫西林及奥美拉唑,临床证明其转阴率为90%以上;另外就是对症下
药解除腹胀、腹泻、恶心等症状。

初卫华  (200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