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对公众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群体,同时又是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1981年全球首先报告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就出现在同性恋人群,1989年我
国报告发现的首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也出于该人群。
同性恋人群
艾滋病肆虐的角落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张北川医生,不久前收到了
一位同性恋者从北京寄来的信。来信叙述了一些公园、洗浴城、歌舞
厅内发生的男性间的危险性行为,而且特别说到,在京城有一些以向
同性卖淫为业的外来打工仔,其中有的已经染上艾滋病病毒,却全然
不知艾滋病为何物。这些信息令这位专家备感焦急。
两年前回国应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的美籍艾滋病专家曹
韵贞教授,在北京地坛医院开设了艾滋病门诊。据她统计,在首组接
受她治疗的24名患者中,因同性性接触而受染者所占比例高达1/3。
男性接触者在全球艾滋病蔓延中一直是一个易感人群。从人体组
织构成特点看,男性间的性接触较异性间性接触更易导致艾滋病病毒
的蔓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曹韵贞教授、张北川医生都对同性恋人
群预防艾滋病问题表露出担忧。
据张北川医生解释,男性接触者的概念包括4个人群:男同性恋
者、男双性恋者、男变性欲者和与男性有性接触的部分男异性恋者。
社会学调查显示,我国男同性恋者约占男性成年人口的3%~4%,估
计有1800万~2400万人,其他人群数字不详。张北川医生沉重地说,
当前我国男性接触者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已高出90年代初、中
期西方国家该人群的传播速度。1998年和1999年,张北川医生两次在
同性恋人群中展开专项调查,地域覆盖除港、澳、台以外全国31个省
份。首次调查486人,其中40人检测过“艾滋”,结果为阳性者1人;
次年调查744人,其中62人检测过“艾滋”,阳性者11人。1999年调
查时还发现,被调查的男同性恋者中有13.3%的人知道自己所在地区
有男同性恋者罹患艾滋病或染上艾滋病病毒。
曹韵贞教授指出,从疾病防治角度出发,尤其需要对同性恋人群
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长久以来,由于公众对同性间的性行为多持排
斥态度,我国同性恋人群一直处于隐蔽中,其中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
预防知识,有的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甚至已经发病,都不知道就医,
以致造成自身病情的迅速发展和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在曹韵贞教授接诊的艾滋病人中,有位同性恋患者经曹韵贞说服,
领着自己的性伴侣一同来就医。令曹韵贞吃惊的是,那位身材高大、
相貌颇佳的小伙子已是艾滋病晚期病人,却竟然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
知,也从未想到过看医生。
对同性恋现象研究多年的张北川医生认为,我国男性接触者艾滋
病防治问题绝不仅仅涉及自身,还会涉及妇女人群。张北川医生近年
所做的专题调查证实,在接受调查的男同性恋者中约1/3已婚,近半
数者与女性有过性接触,而且平均每位被调查的男同性恋者与5.3位
异性恋男性有过性关系。
艾滋病传入我国已十几年,目前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
以静脉吸毒者比重最大。然而,国内外专家一致的观点是,性传播已
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蔓延的最重要渠道。基于对同性恋问题的大量
研究,张北川医生进一步提出,遏止艾滋病在我国经性传播途径扩散,
不仅要重视异性间性传播,也要重视同性间性传播,忽视男性接触者
的艾滋病防治,我国的艾滋病控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据悉,在福特基金会等项目支持下,张北川医生近年组织开展了
对同性恋人群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干预一年后的情况调查表明,
通过阅读干预资料,有24.6%的男性接触者减少了同性性伴侣;在与
陌生男性有性行为者中,有67.9%的人减少了这种行为;安全套使用
率也大为增加。
郑灵巧 (2000.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