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较高
眼科专家呼吁:应抓紧“时间窗”治疗
健康报讯我国每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约5~10万人,近日在上海
召开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际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应高度
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其重要途径
是早发现、早治疗。该会是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的。
据该院眼科王文吉、赵培泉教授介绍,孕周少于37周的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是一种能导致婴儿失明的严重疾病,它与婴儿的孕周、出
生时体重密切相关,一般少于33周、体重低于1500克出生的婴儿极易
患此病,体重在750克以下发生率高达90%以上;1000克至1200克,
发生率为45%左右。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愈
来愈高,但对早产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这一世界难题,我国及世界发达
国家均无良策。近年来,美、日等国对该病早期用激光治疗、晚期用
玻璃体切割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成功率(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仅在40
%至50%之间,我国在此领域仅是刚刚起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既非先天性,也非遗传性疾病,它完全是因
早产或产后吸氧而致病,如发现早,治愈率很高。该病分为5期,第1、
2期为观察期,在此期间,绝大多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会自动退化;
第3期是最佳治疗时期(这段时间很短,约一个月左右,医学上称之
为“时间窗”),倘在此时期用激光治疗(仅需一至两次),成功率
可高达90%;第4、5期视网膜已发生脱离,只能用手术方法治疗。因
此专家呼吁:抓紧“时间窗”治疗是当务之急。早治疗的关键是早发
现,妇产科、新生儿科、激光医学科等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和密切配
合,此外,还应建立早产儿眼科普查制度。
(孙国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