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花生酱样本含致癌毒素超标
香港政府在巿面上抽取了五百多个花生﹑果仁﹑玉米﹑谷类的食物﹐进行可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分析﹐结果发现有四十个食物样本被验出含有黄曲霉毒素﹐其中一个花生酱样本的毒素含量更超出法例标准。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于九八至○○年间﹐抽取了五百二十六个食物样本﹐包括以下三类食物﹕花生及花生食品﹑植物油及脂肪食品﹑谷类及谷类食品。
政府三年查526样本
测试结果显示﹐共有廿七个样本发现含黄曲霉毒素﹐平均含量介乎每一千克食物含零点二至一点四五微克。政府更于九八年发现一个花生酱样本﹐每一千克食物样本中含有廿六微克黄曲霉毒素﹐超出法定的最高标准。食环署昨日并未透露超标样本品牌或出产地。该署表示﹐有关部门当时已向制造商发出警告信﹐而零售及代理商亦立即回收该批在巿面出售的产品﹐有关产品及后再接受同类测试时﹐已合乎标准。
根据食物内含有害物质规例﹐每一千克食物﹐最高准许含十五微克黄曲霉毒素浓度﹔而花生或花生食品﹐每一千克则最高可准许含二十微克黄曲霉毒素浓度。
香港食环署社会医学顾问医生(风险评估及传达)何玉贤表示﹐本港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情况并不严重﹐测试样本的含量亦远较法定标准为低。但由于黄曲霉毒素可引致急性及慢性食物中毒﹐其影响包括急性肝脏受损﹑肝硬化及引起肿瘤﹐故巿民大众﹐尤其是乙型肝炎带菌者在进食花生类﹑谷类等较容易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时﹐应加倍小心。「正常烹调难解毒素」
何玉贤又称﹐这种毒素含于食物中﹐在正常烹调工序下无法分解﹐若食物制造商或分销商未能妥善储存食物﹐会增加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机会﹐故建议业界采用品质佳的原料制造食物﹐并将食物储存在干爽的环境。
他又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及储存食物时﹐应光顾信誉良好的店铺﹐不要购买不洁﹑已开启或损毁的食物﹐并留意食品的保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