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促廉价供应精神科新药
九成患者难负担旧药副作用多
【明报专讯】精神病人抱怨说﹐医管局至今仍沿用五﹑六十年代旧式的精神科药物﹐副作用很多﹐包括导致昏睡﹑佣倦﹐不少病人因工作时渴睡而被老板解雇。有病人现身说法﹐指精神科新药可减少渴睡等副作用﹐令他们可过正常生活。
一项「精神健康调查」显示﹐逾半受访的中途宿舍精神病患者表示﹐希望可转用副作用较少的新药﹐但逾九成表示无能力支付每月一千多元的新药费用。有学者建议﹐医管局大批购入新药﹐价钱较市价便宜四成﹐当局不妨用低批发价将新药售予病人﹐减轻病人负担。
张太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经常以为有人害她。她一直在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覆诊﹐服用旧式精神科药物。但旧药副作用多﹐令她经常昏睡﹑佣倦﹑生活了无生气。张太本来当秘书﹐但因常在工作中途渴睡﹐要躲在洗手间内休息二十分钟﹐老板误以为她躲懒﹐藉词开除她。
服旧药渴睡遭开除
张太失业后赋闲在家﹐更由早睡到天黑﹐什么家务都不做﹐吃完饭连碗碟也由丈夫清洗。丈夫起初不知是旧药副作用影响她﹐便埋怨妻子懒惰﹐连放假也只顾睡觉﹐不肯陪他逛街。
张太诉说力不从心﹐对生活提不起劲﹐婚姻更因此亮起红灯。后来经朋友介绍往私家医生求诊﹐并改服新药﹐情有明显改善。现在她日间可以打理家务﹐戒掉午觉﹐其它如手脚不协调﹑突舌等副作用也渐渐减轻﹐令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大批购入便宜四成
但张太承认﹐每月要花二千元购买新药﹐占去家庭开支五分之一﹐长此下去恐怕负担不来。
昨天是「世界精神健康日」﹐中大和浸大公布其合作向五百多名中途宿舍精神病患者进行的「精神健康调查」。逾半受访者希望可转用副作用较少的新药﹐但逾九成人表示﹐无能力支付每月一千多元的新药费用。亦有受访者称﹐有公立医院以资源不足为由﹐拒绝向病人处方新药。
浸大社会工作系赵雨龙博士指出﹐医管局大批购入新药﹐价钱比市价低四成﹐当局可以该批发价把药物售予病人﹐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受不了减药致复发
调查指出﹐近八成受访者在服用旧药后有严重副作用﹐例如昏睡和疲倦﹐六成受访者则试过手震和坐立不安。近三成患者因忍受不了副作用的痛苦而减药﹐甚至停药﹐结果逾六成患者旧病复发。
另外﹐近七成患者称﹐医生从没向他们提及药物的副作用﹐亦有六成人不清楚自己服用的是旧药。
中大精神科学系副教授李诚指出﹐由于资源所限﹐本港只有一成多的病人可在公立医院转服价钱较贵的新药﹔但在美国及澳洲﹐大部分精神病人可服用新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