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减痛割痔疮疗法
痔疮令人坐立不安,痔疮手术后更叫人寝食难安。割痔手术后的痛楚,来自肛门出口密集的神经线,割与不割,同样痛苦。
一项新的手术,用仪器把痔疮推回直肠内,手术过程和伤口都远离痛楚根源,医学界权威杂志《The Lancet》(刺血针)指出,新手术大大减低传统痔疮手术带来的痛楚。
痔疮成因仍是谜
医学界过去认为,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割除的痔疮不完全是静脉组织,香港大学医学院结直肠外科高级医生罗伟伦指出,医学界现时普遍相信,痔疮其实是位于肛门的一些血管垫(vascular cushions)胀大而形成的。
罗伟伦医生指出,痔疮成因仍然不能确定,但下列人士属高危群﹕
■饮食习惯﹕饮食含低纤维的人士﹔
■大便习惯﹕经常便秘者﹔
■遗传因素﹕血管垫退化﹔
■年龄因素﹕根据外国研究,五十岁以上人士,有二分一至三分一机会患上痔疮。
痔疮严重程度四级制
第一级﹕大便出血﹔
第二级﹕便解时痔疮脱出,便后能自然回缩﹔
第三级﹕痔疮在便解时脱出,须靠人手推回肛门﹔
第四级﹕痔疮完全脱出肛门外。
■新旧治疗法
传统疗法
饮食、扎橡筋圈
对第一与第二级情况,使用保守疗法,医生会建议病人从饮食着手,每天进食适量的蔬菜生果,摄取大量水分,帮助肠道蠕动,使大便通畅。此外,医生还会为病人注射硬化剂,使血管收缩。病情再严重一点,就利用一个细小橡筋圈扎紧痔疮,切断血液供应,令痔疮凋谢,然后脱落。
手术切除
若上述方法无效,病人可能要接受外科手术,把肿胀部分割除,及截断血液供应。病人往往害怕传统切除痔疮手术后的痛楚,罗伟伦解释,肛门与直肠间有一条痛楚分界线,分界线下的肛门位置,布满了神经线,是痛苦的根源。因此,病人在手术后的一周内都会感到十分痛,接着还有数星期不适。病人甚至要用温水浸泡肛门,让肛门组织松弛,有助减轻痛苦,加速痊愈。
全新疗法
罗伟伦指出,新疗法是把接驳肠脏的缝合器用于痔疮手术。他解释,在肠脏切除手术中,医生利用缝合器接驳肠脏,缝合器像一个钉书机,把两边肠脏钉在一起。
而用于痔疮手术上,医生首先用环状的缝合器把垂脱的痔疮推回肛门,缝合器内附有钉和刀,把痔疮钉扣在直肠壁上,及切断直肠黏膜下的血液供应,防止痔疮复发﹔由于手术程序在痛楚分界线之上,手术后病人不会有强烈痛楚,而缝合器的直径阔三十三毫米,把痔疮缝合后,亦不担心会令直肠收窄。
成效有待研究
自去年九月至今,香港玛丽医院和东华医院有二十名病人接受了新的疗法,初步效果良好,不过,罗伟伦指出,技术仍新,长期效果还在观察研究中。
罗医生表示,二十名接受新疗法的病人中,其中一人有伤口出血。根据新加坡的资料显示,他们有一百名病人接受新疗法,统计显示新疗法与传统手术,两者并发症机会分别不大。
至于手术费用,一个环状缝合器价值港币三千元,远高于传统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