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研究显示手机辐射致癌证据不足

  都市快报 记 者 林佳佳2007年11月02日讯 手机辐射,到底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真的有致癌可能吗?

  昨天,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手机辐射致癌的说法证据不足。

  这一项目的全称是“用彗星试验研究1.8GHz微波(MW)对4种化学诱变剂及UV所诱发的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协同效应”。其中,就手机等射频电磁辐射对人的DNA的损害进行了研究。

  在昨天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与健康分论坛”上,这个结论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这可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呢。

  长期处在强辐射下有害

  根据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浙江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3404万户,近7成的浙江人拥有手机,每个人平均每天用手机至少打10分钟电话。手机辐射对人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受社会关注。

  除了手机,微波炉、变压器、雷达等无限通信设施周围,都存在射频电磁辐射,只不过有强弱的区别。像微波炉周围这种强的辐射,专家称它为“热效应的RFR”。人长期处在这种强辐射下,无疑是有害的。据美国研究人员试验,长时间呆在微波炉旁会引起心跳变慢,一天工作完了就会感到全身疼痛,睡眠被扰乱,记忆力也会发生变化。

  手机辐射不诱发DNA损伤

  但是“非热效应的RFR”,比如人的DNA在手机周围会不会有影响呢?专家的意见是,体外实验表明并不诱发DNA损伤。

  浙大医学院的这个项目,抽取了一些年轻人的淋巴细胞,这些细胞的DNA在“非热效应的RFR”作用2小时后,并没有发生太明显的变化。按照专家的说法,那就是“非热效应的RFR暴露并不直接诱发DNA损伤,目前人群调查的资料表明它对人致癌证据不足”。

  当然,专家也强调,由于这次的项目是将DNA提取到人体外做的研究,所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适用于动物体内,更不能直接适用于人体。

  该研究考虑到人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除了接触电磁辐射外还可能接触其他物理化学物质,因此和其他理化因素是否出现协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