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阿卡波糖:餐后高血糖的理想治疗

     包括以色列A. Karasik教授和中国潘长玉教授在内的多位内分泌专家,在讲座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早期干预IGT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延缓糖尿病进程的重要手段。而在众多降糖药中,阿卡波糖(拜唐苹)凭其降低餐后血糖的优势和出色的安全性而独树一帜。

     拜唐苹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可直接降低餐后血糖。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了拜唐苹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拜唐苹治疗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我国的上海等大城市,糖尿病前期发病率高达11.7%,其中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的IGT患者为主。研究表明,IGT人群发展至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较单纯空腹血糖升高者更大(18%对7%),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更高。所以早期积极干预IGT,可以有效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众多的口服降糖药中,拜唐苹干预IGT的疗效确凿,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IGT的口服降糖药。

     西方研究:STOP-NIDDM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429例IGT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拜唐苹治疗3年。结果显示:⑴拜唐苹组不仅IGT进展至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而且逆转至葡萄糖耐量正常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提示拜唐苹有延缓IGT进展,逆转糖尿病进程的作用。⑵与安慰剂相比,拜唐苹还显著降低任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图1),其中对心肌梗死的降低最显著。⑶拜唐苹组患者不仅新发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而且血压的总体水平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⑷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厚度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拜唐苹治疗后,患者IMT的增厚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提示拜唐苹有重要的心血管预防作用。

     东方研究:中国干预研究是一项短期研究,302例患者随机接受拜唐苹或安慰剂治疗,仅仅16周后,拜唐苹组进展至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就已呈现出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5.6%对9.5%),且对体重和甘油三酯等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中国预防研究是一项为期3年的长期研究,随访3年的结果显示,拜唐苹组进展至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而恢复至糖耐量正常的患者比例则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基于东西方的大量研究结果,中国率先批准了IGT作为拜唐苹治疗的适应证,随后其他24个国家也先后批准了该适应证。

    拜唐苹治疗糖尿病

     拜唐苹由于其独特的降低餐后血糖的机制,不仅单药治疗可有效降低HbA1c,疗效与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相当,而且可安全有效地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不仅如此,拜唐苹在降低血糖的基础上,还具有其他独特的优势。

     预防心血管事件:MeRIA7荟萃分析纳入了7项随机研究,共包含了218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观察时间超过400天。分析显示,拜唐苹显著降低任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达35%,其中心肌梗死的减少最显著,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降低虽未达统计学差异,但有减少的趋势。拜唐苹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改善作用显著,与安慰剂相比,拜唐苹显著降低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甘油三酯和收缩压水平。

     消峰去谷平稳降糖:波动性高血糖与稳定性高血糖相比,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对大血管的损害更严重。拜唐苹不仅可以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缓餐后血糖高峰,而且不引起低血糖,即所谓消峰去谷,减轻血糖波动,从而阻断血糖波动所导致的一系列损害,进一步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

     对代谢的额外益处:MeRIA研究和Cochrane荟萃分析等都提示,拜唐苹中等程度降低患者体重,与安慰剂相比达统计学显著性。另外,欧洲和亚洲进行的研究显示,拜唐苹还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血糖诱导的内皮功能紊乱,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等益处。

     出色的安全性:由于拜唐苹几乎不经肠道吸收,所以全身不良反应少见,仅表现为轻至中度的局部胃肠道不适,但若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的原则,则可避免大部分胃肠道副反应。应特别指出的是,拜唐苹单药治疗时无低血糖风险,与其他药物(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合用时亦无药物间相互作用,因此安全性高,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总之,拜唐苹凭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平稳的降糖疗效,出色的安全性以及对心血管和代谢的额外益处,在高血糖的防治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IGT的口服降糖药。随着人们对餐后高血糖认识的不断深入,拜唐苹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治疗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