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服药饮酒增中暑风险

香港中大研究﹕多种药物影响调节体温

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恩强(右)昨日指出,普通药房售卖的晕浪丸、咳药水、伤风药等会影响身体在高温环境下调节体温的能力,服药后应避免在烈日下活动,以免中暑。旁为中文大学意外及急救医学教学单位主任谭伟恩(左)和中大医学院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名誉临助理教授林冠毅(中)。(李向琳摄)
图为一些服用后会影响身体调节体温能力的药物,包括是咳药水、伤风药等。(李向琳摄)
点击放大
点击放大

  香港【明报专讯】月初有行山人士在西贡中暑死亡,令人关注中暑的威胁,中文大学研究了21名中暑病人,发现部分人在中暑前曾服用药物或饮酒。有医生警告,普通药物如伤风药、肚痛药、晕浪丸、安眠药,都会影响身体调节体温的机能,令服药者减少排汗、血管收缩而削弱散热能力,增加中暑的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恩强指出,由1998年至2004年,因中暑在韦尔斯医院留院的个案有15男6女共21人,年龄介乎20至88岁,12人因中暑引致器官受损,4人需要接受深切治疗,平均留院5日。

  陈恩强指出,除在高温下剧烈活动,发现部分个案与药物及酒精有关,一名48岁男户外清洁工人去年6月及8月两度中暑入院,该病人一直有服用精神分裂症药物﹔一名38岁户外女工中暑前曾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另一46岁男地盘工人则曾在工作前饮酒。

服药后 避免烈日下活动

  陈恩强指出,普通药房售卖的晕浪丸、咳药水、伤风药、肚痛药,含有的成分会影响身体在高温环境下调节体温的功能、阻碍排汗,影响中枢神经调节体温的运作,减少皮肤血流量以致散热减低,以及在体内产生热能等(见右下表)。他指出,服用有关药物后,应避免在烈日下活动,若一定要外出,便应多饮水、戴帽、到阴凉处休息。

  21个中暑个案中,有两个是「室内中暑」,一个案是20岁男子在没有空调的健身室踏单车,另一个案是86岁婆婆睡觉时把窗户全关紧。另外,亦有2人等巴士时中暑,1人因朋友迟到10分钟而晕倒地上。

怕上厕不饮水易中暑

  陈又指,不少香港人因怕上厕所而不饮水,他批评这个做法极不健康。他指出,「中暑其中一个原因是病者在极热下不流汗,无法散热,但你需要渴水才会有汗排出。」他说,有一名行山人士表示「不口渴」而没有饮水,最终中暑入院。另一没有中暑的地盘工友被发现口部溃烂,原来他为了止渴而长期含 着话梅,但不肯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