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揭儿童早老症之谜
发现相关蛋白基因 有助研究防衰老
香港
【明报专讯】香港大学一项研究首次揭开儿童「早老症」之谜,研究指儿童早老病因与一种蛋白基因突变有关,但目前未有药物可以治疗。港大的发现有助采取新策略进行防衰老,或有关防衰老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全球有超过100宗儿童早老症的案例,但本港暂未有个案。
儿童「早老症」(Hutchinson-Gilford)属遗传病,身体衰老的过程较正常快5至10倍,患者样貌像老人,器官亦很快衰退,造成生理机能下降。病征包括身材瘦小、脱发和较晚长牙。
患者寿命7至20岁
患此罕见疾病的儿童,即使只有16岁,但看上去好像六七十岁的老人。
患病儿童一般只能活到7至20岁,大部分都会死于衰老疾病,如心血管病,现时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靠药物针对治疗。
港大今次的发现,有助了解正常的衰老过程及癌症的发生。
港大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周中军在2003年开始利用老鼠做实验,研究导致早衰的原因,发现人体内一种叫核纤层蛋白A的基因出现突变,会导致DNA的损伤修复功能出现问题,造成基因组不稳定,加快衰老过程。
他说﹕「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高,会出现更多的变异,同时细胞内的染色体会有异常,因为这两个原因,引致出现未老先衰。」
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
港大的研究是国际上首次有研究解释早老症的成因,有助科学家采取新策略进行防衰老。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