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胰腺移植进展

    胰腺移植主要包括单独胰腺移植(PTA)、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胰肾联合移植(SPK)。对于合并尿毒症的糖尿病病人,胰肾联合移植优于单纯肾移植,因其可使病人免于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使移植肾免受高血糖损害,减少长期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自1966年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成功实施以来,SPK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肾衰的常规方法,迄今为止全球已实施的胰腺移植中,约90%采用该术式。截至2003年12月,在国际胰腺移植登记机构(IPTR)注册的胰腺移植已超过21000例,其中,15000多例在美国实施。移植效果明显提高,近年来,胰腺移植病人的1年生存率已超过95%。SPK的1年移植胰存活率已达到85%,PAK达79%,PTA达78%。

     因胰腺为腹膜后位器官,位置深,与周围重要脏器关系密切,原位移植困难,因此胰腺移植通常采用种植于髂窝的异位移植,且仅利用移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腺移植时外分泌液的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膀胱引流和肠引流二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由Sollinger所倡导的BD技术曾经是外科技术的一大进步,手术成功率高,还可利用尿液来检测排斥反应,尤其适宜伴高血压的病人,一度成为主流术式。然而,经膀胱引流的胰腺外分泌液对泌尿道黏膜的刺激会引起尿路疼痛、出血和狭窄,大量胰液丢失会造成酸碱平衡紊乱。1995年以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排斥反应的有效控制,更符合生理的ED术式为越来越多的移植中心接受。与膀胱引流相比,肠引流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引流方式,特别是采用外分泌肠引流、内分泌门静脉转流的术式,己逐渐成为国际上胰腺移植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外科技术性因素和免疫学因素所导致的移植胰腺失功率已分别从15%和10%下降为6%和1%,这使得SPK的疗效获得长足进步,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SPK的并发症仍是引起术后高病残率的主要原因。SPK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40%,再手术率高达32%~38%,并发症主要有排斥反应、血栓形成、急性胰腺炎、胰漏、感染、吻合口漏、尿路并发症及代谢并发症等。其中排斥反应和血栓形成是移植胰腺丢失的主要原因。对于胰腺失功的病人,还可再行胰腺移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胰腺移植与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多用抗淋巴细胞抗体诱导,维持用药采用泼尼松(Prd)+硫唑嘌呤(Aza)+环孢素(CsA)。1994年以后,在SPK应用Prd+雷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和Pred+MMF+CsA方案的病例数基本持平,但PAK和PTA以Pred+MMF+FK506方案占大多数。FK506和MMF的联合应用,使胰腺移植术后早期不用抗T细胞制剂诱导及远期撤除激素成为可能,是目前最受青睐的免疫抑制方案,尤其是在PAK和PTA。

     总之,胰腺移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因其手术并发症较多,且需终生应用免疫抑制剂,因此手术适应证控制较为严格。通常宜选择严重的血糖代谢不稳定、严重的全身功能紊乱、因糖尿病而生活质量极差的病人。实体胰腺移植受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胰岛细胞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尽管它们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郑树森 李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