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临床上不论是婴幼儿还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常会出现一些难以
判断病因的症状,医生们是否会想到这与乳糖消化不良或吸收
不良有什么关系呢?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及干预

  人体小肠中可分解乳糖的酶有乳糖酶和β-半乳糖苷酶,后者不
能分解肠腔中的乳糖。乳糖酶缺乏可分为三类⑴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局限性回肠炎、
乳糜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营养不良等;(3)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最常见的一种。
  食物中的乳糖进入小肠后,由于乳糖酶缺乏不能被分解成单糖(
葡萄糖和半乳糖),称为乳糖消化(或吸收)不良。当乳糖进入结肠
后被细菌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刺激肠壁,增加肠蠕
动而出现腹泻,可引起肠鸣、腹痛、直肠气体和渗透性腹泻。CO2在
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强肠蠕动,使婴儿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
痉挛而出现肠绞痛。这些临床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LI)。
  严重的乳糖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多于摄入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
内发生,对婴幼儿影响较大,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
缓、体重减轻等,成人有时伴恶心反应。乳糖酶缺乏者中20%左右存
在不耐受症状,严重程度与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乳糖量等有关。
  乳糖不耐受的流行病学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随不同国家、种族而变
化。亚洲人高达95%~100%,美洲印第安人80%~100%,黑人60%
~80%,而美洲白人只有6%~22%,北欧人仅2%~15%。据我国调
查,汉族成人乳糖酶缺乏发生率为75%~95%,少数民族亦有76%~
95.5%。我国87%的儿童乳糖酶活性下降的年龄在7~8岁,健康成人
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为92%。
  国内外的调查都表明,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会造成一定程
度的铁缺乏,某种意义上牛奶成为儿童和青少年铁缺乏的一种病原。
国外对照研究乳糖吸收不良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骨质疏松绝经
后白人妇女中有54%牛奶的吸收利用低,大多数因此减少了对奶制品
的摄入,而相应减少了钙的摄入量,增加了患OP的危险。乳糖不耐受
作为一个钙缺乏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中老年人的注意。此外
国际上还有乳糖不耐受造成锌缺乏的调查,婴儿因此出现易怒、抑郁
和易哭。
  临床诊断依据个体乳糖不耐受史、临床症状、粪便pH等检查,有
氢气呼气试验和乳糖耐量试验、甲烷呼气试验、小肠灌注研究、腹部
乳糖-钡餐X线检查、大便常规化验和还原糖测定、空肠黏膜活检和
乳糖酶测定、13CO2呼气试验、尿检试验等。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
作组和中国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委员会组织金域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机
构经过两年研究,由王加义研制成一种简便可靠的评价人体乳糖耐受
能力的新技术——JY-Po-ColorGal尿半乳糖测定技术。受试者只需
收集饮用乳糖或牛奶后2~3小时之间的尿液约5ml,不需用任何仪器
设备几分钟即可测试出自己的乳糖耐受能力,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
适宜技术。半乳糖比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更快,两者的吸收系数分别为
122和100。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机体的葡萄糖池而被利用。
  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的干预乳糖不耐受患者可根据情况确
定最低乳糖摄入量,根据营养指南确定应额外补充的钙、锌和铁摄入
量。或限制一天中乳糖总摄入量,普遍推荐的乳糖限量为12g,并少
量多次食用。此外乳制品与肉和含脂肪的食物一同摄入也可减少不耐
受症状。以发酵乳尤其是酸乳代替鲜乳,能同时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
乳糖不耐受。另外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首先确定乳糖酶活
性低下的原发原因,使原发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文兴成 200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