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片应含服
复方甘草片是常用的镇咳祛痰药物。中国药典1963年、1995年、
2000年版相继收载了这一制剂。由于疗效确切、应用安全、服用方便,
复方甘草片被遴选为我国第二批非处方药物。
该药的主要成分甘草浸膏具有促进咽喉及支气管分泌的功能,使
痰易于咯出。含服复方甘草片使其在口腔中徐徐溶化,可以发挥覆盖
发炎咽部黏膜、减少刺激的作用,达到镇咳目的。
复方甘草片中另一个成分是阿片粉,它含有无水吗啡,具有镇痛、
镇静、镇咳作用,但在复方甘草片中主要是利用它的镇咳作用。由于
其在每片中含量远小于阿片的常用剂量,故镇痛和镇静作用几乎显现
不出;而与处方中甘草浸膏、樟脑、八角茴香油等数种镇咳祛痰药配
伍使用,可共同发挥镇咳祛痰作用。吞服给药,使原本含量很少的阿
片粉经胃肠吸收、肝脏代谢,其有效成分所剩无几;若含服给药,阿
片的有效成分经口腔黏膜吸收后,不经过肝脏代谢而直接进入血液,
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损失,可较好地发挥镇咳作用。
中国药典1963年版二部收载的复方甘草片比1995年和2000年版本
中收载的处方多了一个酒石酸锑钾成分,并在(用法用量)中标明“
口服,一次3~4片,一日9~12片,嚼碎后服用或含入口中,徐徐溶
化后服用”。1995年版中国药典仅注为“口服,一次2~3片,一日6
~9片”。2000年版中国药典取消了(剂量)一项。在1995年和2000
年版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中,均未收载这一制剂。
从历版中国药典对复方甘草片都不要求做崩解时限检查可知,19
95年版中国药典所指的“口服”不应是“吞服”,而应是“含服”。
由于处方设计是要求含服给药,所以在压片辅料中不加入崩解剂,临
床上难免不出现“整吞”、“整排”、不崩解、无药效的现象。
国内一些发行量很大的药物手册类书籍,如2000年出版的第14版
《新编药物学》(P321),按照199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记载复方
甘草为“口服给药”,这种口服常被误解为“吞服”,且发生误解的
人可能不在少数。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今年第21卷第3期刊载了《复方甘草
片含服与吞服的镇咳祛痰疗效比较》一文,作者将465位呼吸道感染
病人分含服组与吞服组给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证明,复方甘草片
含服镇咳祛痰的疗效优于吞服。
复方甘草片在临床上使用频率颇高,且又是非处方药物,各制药
企业在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在各种专业书刊上,不能只简单地标注“
口服给药”,而应较为详尽地写上“嚼碎后服用”或“含入口中,徐
徐溶化后服用”的字样。
高鸿慈 (2002.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