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上京须先实行检验检疫
防喂药催肥实行合格证新制
又到菊黄品蟹时,但内地的「抗生素疑云」却令消费者举箸不定。继广州传媒报道市面大部分大闸蟹经不良商人以药物催谷,牟取暴利后,《北京青年报》昨日引述农业部门官员证实,水产养殖户为了给虾蟹「催肥」,经常在养殖过程中添加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官方中新社则报道称,针对这情,北京市明年上半年实行水产检验检疫,虾蟹等水产必须到主管部门领取「合格证」才可进入市场。
面对肥美的大闸蟹诱惑,消费者可要带眼识蟹,最好选择信誉高的食肆、商铺。
中新社昨日引述一位专门从事水产品养殖的业内人士透露,给螃蟹、虾「喂药」已经成了业内公开秘密。专家指出,市售螃蟹一般会残留以下有害物质﹕氯霉素、孔雀石绿染料、重金属、生物性激素等,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癌变,但这些物质肉眼无法分辨,只有经专业部门才能检测出来。
乱用添加剂危害人体
《北京青年报》则引述北京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殷守仁称,水产品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给虾、蟹「催肥」,经常添加生物激素、抗生素等,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
广州《新快报》近日亦引述养殖大闸蟹多年的陈先生透露,广州市面上的大闸蟹大多从江苏引入蟹苗,在清远等地养殖。一般而言,大闸蟹每年3至5月放养,10至11月收成,但重量只有四左右,而且耗时太长、成本高。一些养殖者就给蟹喂食激素以缩短成熟期或催肥,及应用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土霉素)以防止蟹生病,并称这在业内已不是秘密。
广州缺验抗生素仪器
虽然部分养殖户声称遭人恶意中伤,但广州卫生部门承认从没有检验大闸蟹的抗生素含量,也缺乏足够的仪器,广州最快在今年底购置检验水产器材。
北京市明年激活水产品「准入」制度,水产品产地的所有渔场须接受检测后才能领取合格证。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渔病科徐先生说,检验水产品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但由于各地方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及明确标准,所以检验检疫工作一直难以开展。
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水产品整治通知》明确规定,所有水产品不得含有氯霉素、性激素等。今年农业部制定的18种《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中,氯霉素、性激素等也列在其中,因此正规渔药店是不允许卖这些药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