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香港再次发生食用雪卡毒鱼中毒事件

曾啖杉斑豹星斑四肢口舌麻痹

  沉寂近半年的食珊瑚鱼中雪卡毒事件重现。本月6日有两批共8名市民,分别吃下杉斑与豹星斑(杂星斑)后不适,疑中雪卡毒,当中5人要送院救治,令今年的中雪卡毒人数增至29人。
  虽然环保团体已与海鲜业界,研究制定雪卡毒鱼警告机制,但因本港缺乏鲜鱼来源地登记系统,无法追踪毒鱼来源,中毒事件令人防不胜防。

本年共29人中毒

  今年1至4月香港录得9宗中雪卡毒个案,21人受害。香港卫生署昨日证实,上星期日(10月6日)一天内发生两宗中毒个案,涉及2男6女,年龄由29岁至60岁。

杉斑购自东龙洲船家

  其中2男2女中毒入院的个案,病人曾吃下购自东龙洲船家、重2至3斤的杉斑,他们是将杉斑拿往港岛东一家酒楼烹调食用的。至于另一宗个案,4女子是在另一家港岛东区酒楼食用豹星斑,当中只有1人中毒需要入院。
  巧合的是,两宗个案均在同一日于港岛东区的酒家进食珊瑚鱼后中毒,5名中毒者出现相同征状,包括四肢、口唇、脸及舌麻痹,肚痛、腹泻与晕眩等,5人现已无碍出院。
  香港食环署已到有关酒楼收集样本化验,并追查毒鱼来源。该署承认追查工作有困难。

难准确追查毒鱼来源

  事实上,雪卡毒鱼的问题困扰香港多年,但至今仍未有机制准确地追查毒鱼来源。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环保经理邱淑逑解释,虽然有关部门定期抽查珊瑚鱼,但因随机抽样,又因公海交收的鱼毋须报关,难找源头,令当局未必能针对高危地区检查鱼类,以致中雪卡毒事件频生。
  邱指出,雪卡毒并无季节性,所罗门群岛、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畿内亚等地,属雪卡毒鱼类高危地区,应鼓励渔民停止到该些地区捕鱼,并建议半强制性要求本港注册的渔船,向渔护署呈报捕鱼源头。

业界倡加强检验珊瑚鱼

  代表渔农界的立法会议员黄容根,以及渔业联盟副主席杜光标均表示,鱼贩在售鱼前亦已自行用药水测试珊瑚鱼,减低卖毒鱼机会。
  不过,黄容根承认每日鱼获太多,测试可能挂一漏万,建议对从新开发区捕获的珊瑚鱼加强检验。
  珊瑚鱼是吃下有雪卡毒的海藻后中毒而带有毒性,高温也不能分解。香港常见含雪卡毒的鱼类,包括油、金钱龙趸、蓝瓜子斑、老虎斑、老鼠斑和苏眉等。

防中雪卡毒七大安全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