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糖尿病防治新观念

  药物治疗向综合治疗转变当前糖尿病防治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重视
饮食、运动疗法的倾向。要知道防治糖尿病,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
疗法是手段,心理平衡是根本,药物治疗是关键,四者有机结合才能
获得满意疗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三个忘记,四个要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就是在生活上潇洒一点,在经济上糊涂一点。三个忘记,
就是忘记年龄,忘记官位、忘记恩怨。四个要点,就是把住嘴(控制
饮食),迈开腿(加强活动),开动脑筋(学习糖尿病知识),保护
肺(戒烟)。实践证明,约1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良好的饮食、
运动、心理治疗就可获得良好疗效。
  单纯降糖治疗向同时降压、降脂、降体重治疗转变实践证明,综
合治疗的病情控制要比单控制血糖好,并发症有明显下降,但是未能
使冠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其重要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不
单是高血糖一项,而高血脂、高血压、高体重等均是导致大血管并发
症的危险因素,应同时综合治疗。推荐一个简单的综合评价疗效方法,
病人可自我判定病情控制的好坏:血糖、血压、血脂、体重4项指标,
正常或接近正常,每项1分,异常每项2分,用优、良、可、劣、差5
个等级评定。优4分、良5分、可6分、劣7分、差8分。口诀:优良可
劣差,4、5、6、7、8。病人可每月评定一次。
  口服降糖药治疗向胰岛素治疗转变2型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者,
有41.7%的病人使用磺脲药失效,需用胰岛素治疗。而目前我国2型
糖尿病病人对采用胰岛素治疗抱有偏见,认为胰岛素是激素,用了就
撤不下来,需终身使用;使用胰岛素太麻烦,太痛苦等。基于这种偏
见,他们久久不接受胰岛素治疗,致使长期高血糖加速了并发症的发
生与发展。现代观点是足量口服磺脲药不能使空腹血糖控制在12mmol
/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8%就应尽早使用胰岛素。
  首选磺脲药向重视双胍药转变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
因是胰岛素抵抗(不敏感),胰岛素不足是次要的,因而主张对肥胖
或轻型病人,首先选用双胍药,无效时再联用磺脲药。这与以往首选
磺脲药在认识上是一大进步,特别对肥胖与老年人更是如此。
  空腹血糖监测向餐后血糖监测转变测定空腹血糖可了解胰岛β细
胞基础功能和发现低血糖。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可了解β细胞储备功
能和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度(胰岛素敏感性),还可了解血糖控制是
否达标,治疗措施是否有效。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餐后血糖
升高具有特殊的意义。最新研究表明,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能
更有效地预示糖耐量减低发展到2型糖尿病的进展过程,若能及早发
现糖耐量减低并给予积极治疗,约1/3的人可以不发展成糖尿病。等
到糖耐量减低发展成了糖尿病,那就是只能控制不能根治了,就是花
费几十倍的代价,也徒劳无益。而且糖耐量减低早期是餐后血糖先增
高,而后才是空腹血糖增高。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的人,测定
餐后血糖还可以早期发现糖耐量减低。持续餐后高血糖又是慢性并发
症的重要原因。因而要求病人在餐后和吃药后去看病,测定餐后血糖,
特别是空腹血糖接近正常者。
  非量化运动向量化运动转变当前大部分病人进行的是非量化的自
由运动,运动量、能量消耗无法知晓。现在主张用“运动能量监测仪”
指导运动。“运动能量监测仪”就像呼机一样大小挂在腰带上,只要
输入体重、身高、年龄、性别和摄入热卡,就可以测算出总热量消耗
和运动能量消耗,使运动疗法有了量化标准。以此为据来安排病人的
膳食摄入和运动量,可获得满意疗效。
  主食种类和烹调方法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吃入等量馒头或米饭,对
血糖影响不同。吃馒头比吃米饭餐后血糖增高明显,等量大米稀饭比
大米干饭升高血糖明显。30分钟吃2两馒头比15分钟吃2两馒头升高血
糖明显。进餐种类的先后对血糖也有影响: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
喝汤越喝越胖;先(吃)菜后饭,血糖减半,先(吃)饭后菜,血糖
翻番。不同烹调方法对餐后血糖影响也不同,按升高血糖程度排序:
糯米饭>大米粥>馒头>大米干饭>面条>饺子>菜包子。近来发现
血液酸碱度改变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多吃碱性食品如蔬菜水果可使
血液偏碱性,并发症减少,反之吃肉蛋等酸性食品多时血液偏酸,并
发症会增加。

李长玉  (200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