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白内障术后视力为何没提高

  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普遍
开展,术后的视力提高问题,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关注。白内障超
声乳化吸除后人工晶体植入术,有切口小(仅需2~3毫米)、少缝合
或不缝合、伤口愈合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有些患者术后
视力恢复欠佳,于是就怀疑手术没有成功。为此,医患之间常常发生
纠纷,甚至有患者把医生告上法庭。在此,笔者愿意就此作些释疑。
                  从照相机的镜头说起
  眼睛犹如一架高度自动控制的照相机,晶状体等于照相机的镜头,
视网膜好比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晶状体可聚光变焦,使平行光线(
5米以外)进入眼内正好聚焦于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人就可以看
见物体。黄斑是视力最敏感的区域。由此可知,一个完整透明的“镜
头”,一个高度敏感的“感光底片”,是视觉器官的关键“零件”。
当然,连接视神经的视网膜上视细胞和神经纤维以及直达视中枢的神
经通道完好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当晶状体随年龄增长,或外伤等原
因发生混浊时,就叫白内障。白内障分老年性、外伤性、继发性和先
天性等4种常见类型。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病人视力低下,影响生活质量,就应手术治疗,这是该病目前最为
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效果与疾病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术后视力提高是肯定的。如果手术成功,但视力提高
不理想时,往往是眼睛本身有问题,要客观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是晶
状体老化现象,手术效果比较好。外伤性白内障因娇嫩的眼球受过伤,
手术效果取决于眼球受损伤的程度,这点也不难理解。继发性白内障,
是有全身疾病或其他眼病而并发白内障,诸如糖尿病、高度近视眼、
青光眼等,这类白内障术后反应尤为严重,同时还可能伴有眼底病变
存在,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变性或视神经萎缩等。由于混浊的晶状
体挡住视线,眼底病变程度难以估计,术前虽可做一些视网膜电生理
检查,但因晶状体浑浊往往影响检查效果,故仅供临床参考。此外,
老年人视觉功能退行性改变,尤为突出的是与年龄有关的老年性黄斑
变性,不仅视力随之下降,还可能出现视物弯曲变形。众所周知,高
血压病、糖尿病等多见于老年人,当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
致视网膜一系列病变,如血管阻塞、水肿、出血、渗出,视网膜萎缩、
变性、脱离,出现形形色色的视觉功能障碍。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一
种巧合,即使不做手术也可能发生,若都归罪于手术似乎不公平。因
为,手术只能把混浊不清的“镜头”换掉,安装一只新的“镜头”,
而目前对“感光底片”还不能更换。因而,这类病人看物体仍是模糊
不清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白内障手术是成功的,而术后
视力恢复不让人满意,就是由于只换“镜头”,而无法换“底片”。
还应认识到同龄人、同样的病情、同样的治疗,结果可能不一样,因
为个体差异很大,所以不可攀比。先天性白内障应早开刀,使眼球“
享受”
  应有的光线刺激,这样手术效果好。因为2~3岁是人的一生中视
觉发育的敏感期,如应享有的光线刺激的“权利”被剥夺了,就会形
成视觉剥夺性弱视,再手术视力也难以提高,只能抱憾终生。
  此外,斜视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等弱视眼的白内障,术
后视力提高也可能不理想。因为,在13岁以前,眼睛到大脑视觉中枢
的神经通路已基本发育完善,弱视如在这时没有得到正规的矫治,以
后提高视力的希望就比较小了。术前医生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这些情
况。当然,病人及家属应提供详实的病史。

董万国  (200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