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学者发现视觉皮层新的功能结构
新华网上海8月7日电(周皓赵如江) “聪明”的电脑已经可以轻松地战胜国际像棋大师,但还无法像人的视觉系统那样从千变万化的图像背景中迅速地辨认出要探寻的目标。人脑是依靠怎样的神经机制探寻目标的呢?中国科学家新近发现,在初级视皮层中,存在着一种与处理大范围复杂图形特征有关的球状功能结构。 8月1日,国际神经科学领域顶级刊物《神经元》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朝义院士及其学生姚海姗的这一共同研究成果。 专家说,人们的大脑随时随地都在接收从眼睛输入的大量图像信息,我们正常的生活依赖于我们能从各式各样的复杂图像中辨认出目标的能力。 此次李朝义和姚海姗在猫的视皮层中,用一种特殊的微电极记录了几百个神经细胞,详细地描绘了这些细胞的大范围整合特性以及他们对相同图形和不同图形的反应,确定了在初级视皮层中存在着一种与处理大范围整合特性有关的功能结构。与目前所有已知的结构不同,这种新的脑功能结构不是柱状的,而是形成许许多多直径约300微米的小球,分散地镶嵌在已知的垂直功能柱中。这是在简单特征功能柱基础上所形成的第二级功能结构,处理各种更复杂的图像信息。由此推断,人的视觉系统可能正是通过这种神经机制,以有限的信息量把目标物从各式各样的复杂图像中分离出来的。 《神经元》编辑部的评价是,此次新发现的球状结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全新的脑功能结构,对了解人脑处理复杂图像信息的神经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