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丁卡:基层使用问题多

  前不久,《健康报》上相继登载了《丁卡致死原因何在》和《丁
卡致敏危险!》。读罢两文,针对丁胺卡那霉素(简称丁卡)在农村
基层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也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丁卡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个体开业诊所等医
疗机构里都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就拿射阳县来说,药品集中采购4
月份招标,丁卡就达73000支。丁卡的使用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医学文献明确记载,丁卡主要毒副作用表现在耳毒性、肾毒性、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以及过敏反应等。在作者从事多年的乡镇卫生院医
疗业务管理中,也发现丁卡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现作一简
单叙述,以与同仁切磋。
                     同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
  作者在检查处方质量时,发现一医生给患者用丁卡0.4g加5%葡
萄糖250ml静脉滴注的同时,加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肌注,一日二次。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同类药物配伍,其治疗作用增加有限,毒副
作用却是显著增加。
                    与莨菪类药物同组输液
  作者在某次会诊中,遇一位上呼吸道感染伴有消化道症状病人,
经治医生给他丁卡与莨菪类药物654—2常规量加入同一瓶5%葡萄糖5
00ml内输液。输注约一半量时,病人突然出现心悸、胸闷、头昏,心
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这与丁卡的神经肌肉阻滞方面的毒副作用有
关,导致心肌抑制,损害心脏;654—2加重了丁卡的呼吸抑制作用,
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该病人经停用该组输液及用其他对症支
持治疗后恢复正常。
                 剂量(浓度)过大,滴速过快
  中国药典记载,丁卡成人剂量为一日0.2~0.4g;小儿每日4~8m
g/kg,分次应用。宋留成在《丁卡致敏危险!》(见3月28日《健康
报》第八版)一文中谈到,一位43岁女性患者用丁卡0.6g加5%葡萄
糖500ml静脉滴注,我想,该女性患者如体重在正常范围,丁卡一次
输液量用0.6g即3支在剂量方面是有过大之嫌的。作者在检查农村卫
生室工作时,发现用丁卡0.6g加5%葡萄糖250ml即俗话说的“小5糖”
稀释并不鲜见,且滴速偏快,有的村医常说:“半斤输液半小时滴完
吧!”可见输液速度之快。用丁卡,作者不主张所谓的“冲击”治疗。
一般来说,药物剂量过大、滴速过快,均容易发生不测。
                   信手拈来,忽略禁忌症
  今年2月份,作者在一次例行质控检查中,发现一名医生给一位
仅有1周岁的幼儿开了丁卡1支,找来这名医生,问之这位小孩年龄究
竟多大,这名医生仍肯定无误为1周岁。再请这名医生看看这张处方
存在不存在问题时,这名医生细看后回答说,看不出来问题在哪儿。
其实射阳县卫生局在去年就组织学习了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常用耳
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该规范规定,6岁以下儿童、孕妇、65岁
以上老年人禁忌应用丁卡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者以为,将禁忌药
物应用到患儿身上,这张处方肯定不能算合格处方。这样信手拈来、
忽略禁忌症的不负责任地开处方,除其处方质量不合格外,还给医疗
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给患者带来不该发生的致残的可能。想想看,
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多么任重而道远呵!
                不恰当地给腹泻病人用丁卡
  进入夏季,腹泻病人显著增加。我们知道,腹泻病人本身就存在
程度不等的脱水现象,此时若给腹泻病人用丁卡,可加重肾毒性,诱
发肾功能衰竭。射阳县医疗机构肠道门诊从4月1日恢复开诊,腹泻病
人到医疗机构就诊要实行归口治疗,并规定,在腹泻病人未得到确诊
前严禁给患者使用丁卡。问题是,卫生行业管理力量薄弱的、欠合法
的医疗机构在接诊腹泻病人时的用药现状令人担忧。这需要有关部门
花大力气整治医疗市场,取缔非法行医。
  写到这里,并不是说丁卡“一无是处”。其实,丁卡在临床上的
治疗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不过要求我们熟悉丁卡的“脾气”,更好
地用它来为人民健康服务。

周加权  (2002.07.04)